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省水利成就巡礼之农村水利篇
2021-10-14 10:47:42 来自:川报观察 编辑:简单
一、灌区供水输水“主力军”作用明显

     我省已成大型灌区10处,幅员面积4.47万平方公里,涉及11个市(州)的70多个县(市、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98亿立方米,年供水量13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量67亿立方米,占50%,有效灌溉面积1507万亩,占全省耕地灌溉面积的34%。中型灌区385处,其中重点中型灌区84处、一般中型灌区301处,设计灌溉面积1194.1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30.39万亩,占全省耕地灌溉面积的16.6%,年供水量64.5亿立方米。除石盘滩等少数灌区采取提水灌溉外,我省绝大部分灌区为自流灌溉,满足了覆盖区域油菜、水稻、柑橘等农作物的用水需求。

     十八大以来,在都江堰、升钟、青衣江、通济堰、长葫、石盘滩等6个大型灌区开展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累计整治和新建渠道2111公里、建筑物41071处;在40个重点中型灌区开展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累计完成新建和改造骨干干、支渠714公里,新建和改造渠系建筑物4902处。有效整治了重点“卡脖子”工程、病险工程,渠道输水能力得到提高,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推动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水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供水保障。

雅安市名山区名山供水总厂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能力不断加强。

     对已建成的蓄水池、水窖、山坪塘、石河堰、小型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运行管护,确保工程健康和效益发挥。一是坚持“专业管理+群众管理”,对规模较大、安全管理要求高的骨干小型工程,设立专管机构,推行专业管理;对量大面广的其他小型工程,明晰所有权,按照“谁使用、谁管护”明确管理主体,确保工程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管尽管、全面覆盖”。二是坚持以建促改、建管一体,分类分步解决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问题,核发产权证书,进而配套推进水价水费、民主管水、财政补贴、产业反哺、运行监管等措施,全面提高管护水平。三是坚持“三有五落实”,基本实现每处工程有产权证书、运行制度、工程档案,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管护、制度、经费、监管,实现规范管理。四是为更好推动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建成基层水利服务机构1301个,覆盖乡镇街道3175个,覆盖率97.7%,基层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明确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公益性职能,201个乡镇水利站和905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均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逐步理顺;4170名专职在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3148人、占比75%,专业化服务水平逐步提升。

2018大型灌区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大英县新建星光支渠
三、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全省现有农村供水工程183万处,供水人口6061.9万人,其中,万人工程588处,供水人口2591万人;千人工程2921处,供水人口899万人;百人—千人工程2.66万处,供水人口949万人;分散工程179.97万处,供水人口839万人。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解决了3789万人(次)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巩固提升受益人口2766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6.1%,自来水普及率达82%,水质合格率达70.2%。

     一是超额完成巩固提升规划任务,实现受益人口2766万人,占计划的241%。全省农村总供水能力提高到1063万吨/天。二是脱贫攻坚饮水安全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以66个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同时兼顾面上“插花”贫困村、贫困户,巩固提升了414万建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2020年7月初,我省剩余的凉山州7个今年退出的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饮水安全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水利部田学斌副部长在西昌主持召开凉山州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总结部署会,并现场宣布全面解决了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显示,全省建档立卡饮水不安全人口已全部达标清零。三是紧紧抓住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牛鼻子”,全力推进水价制定及水费收缴,截至3月底,全省集中供水工程已全部完成定价,已收费工程占比99.8%,水费收缴率90.9%。四是全省183个县(市、区)全部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初步建立。出台了《四川省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指导意见》《四川省村镇供水水质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水利脱贫攻坚技术导则》等指导性文件,构建了包含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水质检测、饮用水源保护等的农村饮水安全政策支撑体系。五是逐年分批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印发《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开展村镇供水规范化运行管理的指导意见》,制定《四川省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评价办法》《四川省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手册》。

彝区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四、防灾减灾水平显著增强。

     (一)小型水库运行安全方面。紧盯小型水库安全运行这一水利行业第一风险以及“两个不放心”问题之一,大力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在全国率先制定《水库安全管理和安全度汛责任人主要职责及工作要求》,全面推广水库安全度汛“三卡制”,实现责任落实从“有名”到“有实”“有能”转变,全面落实全省7800多座水库工程的管理责任,累计对2172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多年来小型水库无一座垮库,无一人因水库管护不善而出险死亡。完成《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修订,出台四川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安全巡视检查办法和《四川省小型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试行)》等规章和文件,为依法治水提供了有力支撑。落实部、省、市、县四级全覆盖的水库安全运行专项检查监督体系,汛期常态化开展督查暗访,督促问题整改,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水库动态监管预警系统及配套手机APP软件的安装使用覆盖面,动态预警、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通过水库预警预报、合理调度,成功应对历年汛情,显著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

     (二)旱灾防御方面。强化雨情、水情、墒情、旱情监测和会商,督促指导易旱地区提前摸排、及早谋划。依托四川省抗旱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定期监测水利工程蓄水、保水情况,及时启动预案,加强用水调度。通过科学研判、密集会商、定向督导和精准施策,有效抗御了川东、川北、攀西等几次较大旱情。防灾减灾措施的有效应对,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农村水生态安全建设不断推进。

     (一)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建设方面。依托我省丰富水域资源,坚持“保护利用并重,以保护促发展”理念,深入开展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体育健身、观光旅游、科普教育、文化活动和幸福生活的生态空间,打造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美丽四川”的重要窗口。累计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4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84个,建成河湖公园9个,建设河湖公园试点3个,规划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稳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

     (二)综合整治方面。开展沱江流域塘坝综合整治2782座;督促内江市整改消除劣V类水质水库108座,配合生态环境厅完成76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达标问题整改。

     (三)水美新村建设方面。2017年起,探索农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模式,致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要,分四批次建成水美新村2300个。

四川省第一个国家水利风景区——绵阳市仙海
六、农村水利管理改革持续深入。

     (一)不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坚持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农田水利改革的“牛鼻子”,纳入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自2017年开展试点以来,在除甘孜、阿坝外的19个市(州)132个县(市、区)全面推进,累计实施改革面积2022万亩,基本完成全部大型灌区和部分重点中型灌区改革任务,改革区域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计量设施体系不断提升,农业水价形成、用水管理、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等“四项机制”不断完善,用水效益得到较大提升。

     (二)持续推进大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2016年以来,我省以龙泉山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解决省管大型灌区水利工程管理边界、管理权限、人事机构以及资产处置等问题,其中龙泉山灌区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黑龙滩、通济堰体制改革及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有序推进;在毗河灌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展水利工程“管养分离”试点;出台《关于探索建立省管大型灌区直接管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应急抢险抢修和重大水毁修复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长期制约水管单位发展稳定的问题。不断完善灌区分级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以灌区管理所和乡镇水务管理站为主体的专管机构负责水源工程和干、支等骨干渠道的建设管理及日常维护,以乡镇、村、社或者用水户协会为主体的群管机构负责田间渠道日常运行管理及维护,实现从取水口到田间地头的“全链条”管护。推进都江堰灌区一体化管理,强化灌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配置、开发和保护,促进灌区均衡受益,为灌区管理单位均衡发展打下基础。

     (三)不断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2015年5月,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指导意见》,提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两权、颁两证”(“两权”即所有权、使用权,“两证”即所有权证、使用权证)。到2018年底,全省基本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管护机制创新试点,共完成104万余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确权工作,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实现产权证书、运行制度、工程档案“三有”和产权所有者、管理者、管护制度、管护经费、监管责任“五落实”。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村水利工程投融资、向社会力量购买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服务试点,探索多元化管理模式。完成第一批12个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为小型水库物业化、规范化管理探索了经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