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照片 见证“老破小”变网红“打卡地”
2024-05-06 11:09:30 来自: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云
从“老破小社区”到网红“打卡地”,需要多久?成都市邛崃市花园巷社区给出的答案是两年。恰逢“五一”假期,社区内热闹非凡,各种活动接连不断,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文脉坊举行各类活动
然而回溯往昔,这里曾是另一片迥异的光景。花园巷社区党委书记向梅通过两张鲜明的照片,向记者展示了社区的变迁之路:一张拍摄于2019年年末,一片污水横流,房屋低矮拥挤的景象;另一张则摄于2022年年初,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古典建筑群与特色商业店铺和谐共生,既充满烟火气,又彰显时尚潮流感。
如何在短时间里完成蜕变?答案就藏在这条全国唯一以“文脉”命名的巷子里。
“邛崃2300年历史精粹凝聚于临邛古城,而古城的文化精髓则集中体现在独一无二的文脉巷中。”向梅向记者介绍,文脉巷留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街道布局,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大型院落,不仅有“茶马古道”的遗迹,还汇聚了冶铁、竹编、剪纸等多种传统工艺,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川西民俗与市井生活。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文脉巷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如:陈旧的街区和建筑,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功能需求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年轻人的外流和偏小的城市规模,让商业和文化缺乏创新与活力;巷内遍布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低矮平房,空间逼仄,侵蚀严重;川西地区多雨,巷内排水不畅,给居民生活出行带来困扰。
生活在社区里70余年的居民晏远德深有体会:“小区过往采用旱厕,厕所里的污水积满了后便流到街道上,臭气熏天,脏乱不堪,住在这里确实是种煎熬。”
为平衡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需求,2019年,社区正式启动基于文脉巷向周边发散而来的“文脉巷片区街巷复兴项目”,从人居生活、城市功能、经济发展、产业更新等方面提升片区品质,打造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未来社区。
社区居民在文脉坊内游玩
经过两年精心规划与施工,2022年年初,文脉坊正式蝶变新生。项目重新规划了排水系统,解决了雨季积水问题;通过引进设计师创新设计《叠巷院》,布局公馆酒店区、历史人文区、非遗文创区、特色名店区、地域民俗区、文脉历史传承区六大主题街巷,营造出一个融合复古与时尚、文化与休闲的新消费空间。
为激发商业活力,文脉坊还以“大店国际范,小店临邛味”的定位精准招商,吸引了国际品牌与本土特色小店共存。目前文脉坊内已有如星巴克、温德姆花园酒店等107家品牌入驻,并成立“社商居联盟”,对居民推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的活动,对商家提供招聘服务等。
文脉坊航拍图
“这里平日人流兴旺,节假日更是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在文脉坊里经营咖啡店的陈勇是邛崃本地人,从居民变身为商家,他率先在这片“重生”的土地开设店铺,并见证了文脉坊从旧到新的转变,内心充满喜悦与自豪,“文脉巷的蜕变令人惊叹,街道有序整洁,古典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鸟语花香的环境让我感到很幸福!”
陈勇的咖啡店
不仅当地居民对文脉坊的变化感到欣喜,外来游客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里不仅有邛崃市井生活的微缩展现,还让我体验到了独特的文化之旅。”来自成都的游客许女士对文脉坊赞誉有加:“我在市集上淘到了几件精致的邛窑非遗艺术品,它们不仅精美绝伦,更赋予了此行别样的意义与乐趣。”
据悉,文脉坊在各个节日均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不仅丰富了居民生活,也成功将文坊巷塑造成旅游热点,实现了从“老破小社区”到网红“打卡地”的华丽转身。
“今年过年我们举办了灯会,2月10日至24日,日均接待游客7万人,带动消费收益约2561万元。2023年,更创下了接待游客约500万人次,带动片区消费约1.2亿元的佳绩。”向梅说道。
“‘文脉巷片区街巷复兴项目’不仅是一个院落、一片街区的更新和升级,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进阶。”向梅表示,下一步,花园巷社区将与邛崃市其他社区“牵手”,努力创建中国川西文化沉浸式体验目的地、最具小城生活气息的生活美学范本、未来社交网络与功能空间网络、科技智慧网络多网融合模式实践地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未来社区样本。
【记者手记】
漫步在文脉巷,每一步都能感受到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与对历史的尊重。不仅复活了古城的记忆,也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在这里找到了和谐共生的完美平衡点。
居民晏远德与陈勇,不同角度勾勒出了文脉巷生活的巨大变化,从过去的“煎熬”到如今的“幸福感”,这种转变背后,是社区治理理念的革新与实践的力量。而“大店国际范,小店临邛味”的招商策略,不仅丰富了街区的商业生态,更促进了社区、商业与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了独特的“社商居联盟”模式。
我想,文脉巷的成功转型,不仅体现在人居环境、特色建筑、消费场景等的改变,更在于它激发了社区的内在活力,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从中找到归属感与自豪感。文脉巷正以一种鲜活的方式,讲述着从过去走向未来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