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市民自发前往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吊唁 袁老学生:一定会完成他未了的心愿
2021-05-24 14:49:07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杨英

位于四川成都郫都区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设置了吊唁堂.jpg

位于四川成都郫都区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设置了吊唁堂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23日讯(刘小莉 记者 陈淋)“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袁隆平一生的梦想。前者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后者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jpg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

  正是因为禾下乘凉梦和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梦想,才有了今天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在成都市郫都区德源街道东林村,翠竹掩映的青青苗田旁,一处环境清幽、造型别致的林盘建筑让人眼前一亮,这里便是— —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

  走进科学园里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袁隆平院士的大幅黑白照片倚靠在黄澄澄的水稻墙边。“我希望将杂交水稻科学园打造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做出贡献。”袁隆平的声音从墙上屏幕中传出。在这里,不少市民饱含热泪、手捧菊花自发吊唁袁隆平院士。

市民自发前往吊唁袁隆平院士.jpg

市民自发前往吊唁袁隆平院士2.jpg

市民自发前往吊唁袁隆平院士

  “袁老,一路走好!您一生为粮食事业奋斗,我们永远会记住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一位市民深深鞠躬,献上一束花后,心情沉重地说道。“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袁爷爷的故事,告诉我们袁爷爷用了大半辈子的努力养活了全中国人,我们听了十分震撼。”来自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的双胞胎姐妹杨梓佚和杨梓言说,袁爷爷的去世,让我们感到很难过,“长大了我们也会向袁爷爷一样,报效祖国。”

  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有一个人久久不愿离去。他是袁隆平院士的学生,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请您放心,还有我们始终坚守这片稻田!”彭甦悲伤的眼神充满坚定。

市民自发前往吊唁袁隆平院士3.jpg

市民自发前往吊唁袁隆平院士4.jpg

市民自发前往吊唁袁隆平院士

  “袁院士于2005年组建了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他对成都分中心是寄予厚望,他希望通过分中心的建立,把超级杂交稻在长江上游的研发和推广能够大幅度往前推进。” 彭甦说,经过16年的研发和推广,我们确实做出了不错的成绩。2011年,我们创造了全国杂交水稻亩产980公斤的全国最高产记录,现在正在做超级稻攻关。 “另外,袁院士有个很大的愿望,他希望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让种水稻的农户能够增收,他提出了‘曲线致富’的概念,通过粮食高产保证粮食总产的情况下,能够腾出更多的土地从事经济作物,通过经济作物来帮助农民增收。”

  彭甦接着谈到:“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叫‘种稻致富’的模式,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甚至还有达幅度增产的前提下,通过稻鱼综合种养等模式,让种水稻的农户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能大幅度增收,这个模式也得到袁院士的高度认可。”

市民自发前往吊唁袁隆平院士6.jpg

市民自发前往吊唁袁隆平院士

  可是,让彭甦觉得很遗憾的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建好了,但因为身体原因,袁隆平院士一直没能来这里看看。“这里除了研究杂交水稻外,还有一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馆一楼呈现杂交水稻的研发过程,二楼讲述袁院士从一个懵懂少年到一个科学巨匠的过程。”彭甦说,这也是袁院士的一个愿望,他希望能建一个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让年轻人在这里认识农业、热爱农业,并投身农业。

  “袁老曾说,年轻人要为理想而奋斗。作为袁院士的追随者,我们一定会完成他未了的心愿,继承他的意志,不辜负他。” 彭甦表示,成都分中心将带着他的梦想不断前行。虽然我们再也见不到那位奔走在田坎上的可爱老头,见不到他手捧稻穗的熟悉笑容,但在他亲手打造的“宝贝”试验田里,水稻长势良好,一片生机盎然。

  袁隆平与四川的情缘

  2005年,袁隆平建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的核心试验基地。

  2006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正式在郫县犀浦镇揭牌运行。袁隆平专程来成都分中心揭牌。这里是他专门为四川、乃至西南的气候地理环境“量身”定制的,直接受他领导开展科研。

  2007年,袁隆平回到成都看望他亲手种下的“泰隆3号”和二伏8815杂交水稻。“这个中心就是我的‘儿子’,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它茁壮成长。”

  2012年9月,在30余亩试验田中,成都分中心试验基地选育出了四川首个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使四川两系品种选育实现了零的突破,这打破了“两系杂交稻不适合四川地区”的既定结论并创造了全国水稻单产纪录。

  2015年成都分中心培育出可媲美泰国大米的“泰香199”品种,亩产可达700余公斤,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稻新品种。

  随着成都分中心“看禾选秀暨科研成果展示会”的召开,每年8、9月份成都分中心俨然成了全国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学习和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企业家、育种家必到之地。

  2017年,成都分中心试验田计划整体搬迁至郫都区德源镇菁蓉小镇,也就是如今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

  2019年12月,“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在郫都区德源街道东林村正式落成,2020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袁隆平院士名字命名的科学园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