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300余件珍贵文物 揭开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2-08-16 09:36:46 来自:四川在线 编辑:简单
      在遥远的古代,当原始先民们在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中渐渐摸索出用投掷、射猎等方式获取食物,体育运动也逐渐从劳动生产中演变而来。而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上,礼仪教化、军事行动、娱乐养生、民俗节令等不断催生出各种体育运动,西周射礼、战国蹴鞠、汉代百戏、魏晋养生、唐人马球、宋元捶丸、明清武术以及历代棋弈游艺,可谓源远流长,雅俗共赏。
 
      近日,“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特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来自19个省市50家文博单位的300余件珍贵文物,揭开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精彩纷呈。相比现代体育“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风格,中国古代体育崇尚礼仪、追求公平、文武兼备、形神双修等特点,呈现出了独特的东方智慧,一展中华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
 

 
      运动竞技曾是重要礼仪活动
 
      四川博物院临展厅,“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特展”恍若打开了一扇时空大门。300多件珍贵文物,勾勒出中国体育文化诞生、发展的清晰脉络。
 
      体育的起源,一般认为与原始先民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等技能紧密相关。那么在石器时代,哪些劳动会衍生成体育活动?
 
      步入“竞出东方”展厅,率先闯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大小不一的石球、石箭镞等文物。展览策展人、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丹介绍,“石球在石器时代的作用主要是掷击野兽,或系在飞石索上猎取动物。”此次展出的年代最早的一个石球距今约15万年,说明早在15万年以前,古人已经开始使用石球捕猎。
 

 
石球
 
      到了新石器时代,石球已演变成体育和游戏专用器具。西安半坡遗址中,一个三四岁女孩的墓葬内随葬了3个石球,推测为墓主生前的游戏器具。而在大汶口、河姆渡等遗址的儿童墓葬中也出土了许多石制和陶制的陀螺,反映出新石器时代的远古先民在生活水平改善后,游戏活动已开始逐渐发展。
 
      用弓箭狩猎的行为,逐渐演变成具有原始体育性质的射艺。
 
      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古代六艺。在西周时期,射就已经成为重要礼仪活动。
 

 
柞伯铜簋
 
      此次展览中,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柞伯铜簋惊艳亮相。这件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有着精美的纹饰,外形和现代奖杯颇有几分相似。当然,它最珍贵之处在于刻录其上的74字铭文记录下了公元前10世纪的一场精彩射礼——周王在镐京举行大射典,用十块红铜作为奖品。在这场比赛中,名叫柞伯的大臣十次举弓,没有一箭脱靶,最终获得奖赏,柞伯也因此铸簋以兹纪念。
 
      谢丹介绍,西周射礼有详细竞赛规则、有音乐伴奏、有名次奖励,是堪与古希腊奥运会相媲美的大型古代竞技运动。射礼在当时究竟有多普及?史料记载,仅按规模档次分就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大射是周天子祭祖、祭神等大典上举行的射礼活动,而乡射则是各地贵族统治者在民间举行的射礼。四川博物院镇馆之宝战国嵌错水陆攻战纹铜壶,便刻下了“乡射礼”“大射礼”等周代贵族生活的图画。
 

 
宝战国嵌错水陆攻战纹铜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射礼还渐渐演变出一种投掷竞赛游戏投壶。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们把射箭变成掷箭,以酒壶代替箭靶,在宴会上比赛。此次展出的投壶年代从西汉跨越至明清,可见这项运动流行上千年经久不衰。
 
      至于“六艺”中的御术,也就是驾御马车,展览中同样有文物进行鲜活呈现。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车马俑,御手身披铠甲、双臂前举、双手握拳,栩栩如生刻画出战车部队行进的情形。
 
      尚武和娱乐 一个也不能少
 
      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体育文化中,尚武、竞技、健身、娱乐等多种文化功能交织其中,大大丰富了中华体育的历史内涵。
 
      展览中,有很多文物从不同角度刻划了古代的射艺。秦始皇兵马俑中的立射俑、跪射俑共同组成弩兵军阵,一展秦代将士之勇猛;四川博物院收藏的习射画像砖,则刻画了两个手持弓箭的射手练习射箭的场景。
 

 
立射俑
 

 
跪射俑
 
      除了在场上比试,在野外的狩猎同样十分激烈。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清代打猎图十二通景屏,挂满了展厅整整一面墙。画家用生动的笔触刻下了贵族们野外狩猎时的激烈场景。这种骑在马上的射猎行为,在中国古代堪称上层贵族的必修课。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弘历射兔图》,证明乾隆皇帝年轻时便经常参与这项运动;而西晋时期的“李广”狩猎画像砖,也从侧面证明“飞将军”的确名不虚传。
 
      现代体育一个重要功能是强身健体,中国古代运动同样可以养生,著名的五禽戏、八段锦就均为运动养身操。此次展览,一件西汉时期的灰陶气功舞俑扎着标准马步、四肢粗壮有力,似乎就在用力运气。而一对1965年出土于成都红牌楼明代墓葬的水晶球,则非常类似今天的健身球,供人们在闲睱时单手执握活动筋骨。
 

 
水晶球
 
      古代体育娱乐功能最强的,当属“百戏”。“百戏是中国古代乐舞杂技表达的统称,起源于先秦时角力等表演,西汉时吸收并兼容了西域的一些杂技表演,被称为‘大角抵’或‘角抵戏’,东汉称为‘百戏’。”谢丹介绍,“百戏”在宋元时期达到艺术的高峰,但明清时期歌舞、杂技、说唱等形式渐渐独立出来,百戏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为我们定格下了百戏曾经的精彩瞬间。
 

 
七盘舞杂技汉代画像砖
 
      四川博物院国家一级文物七盘舞杂技汉代画像砖,1956年在成都彭州出土。这件画像砖刻画了三幅内容:左边是12案重叠,一个梳着双髻的女伎在案上表演“反弓”,看上去惊险无比;右边一人在表演“跳丸”;中间一女伎,手持长巾,踏鼓起舞,舞者足下倒覆七盘,而舞者长袖和裙边长带随舞姿飘拂,这便是从汉至魏晋南北朝无比盛行的七盘舞。
 
      “百戏”表演甚至被铸进了汉代摇钱树。展览中一件出土于广汉的东汉摇钱树,西王母像的两侧树叶上就同样有盘鼓舞、跳丸、叠案等杂技场景。
 
      足球 马球 曲棍球?古代人也这么玩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运动中,很多项目和现代体育运动项目颇为相似。蹴鞠,堪称中国古代足球运动;曾经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马球,隋唐时期就传入了中国;捶丸,则和现代体育的高尔夫球异曲同工。
 
      蹴鞠的流行可以早至战国时期。到汉代时成为练兵之法,到唐代多在宫廷宴会举行,使用单球门,以射入球门数多者胜;而宋代是古代蹴鞠运动发展的顶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均十分普及,甚至已出现了专业的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本次展览中的《宋太祖蹴鞠图》,便记录了宋太祖赵匡胤与宋太宗赵光义及赵普等开国功勋玩蹴鞠的情景。而上海博物馆藏的明代《仕女图》,主角是一群欢快踢球的年轻女子,可见蹴鞠运动之盛行。
 

 
《君臣蹴鞠图轴》和《宋太祖蹴鞠图轴》 
 
      马球,在现代体育运动中号称“第一贵族运动”。中国古代的马球同样是一种骑在马上挥杖击球的竞技游戏,学术界一般认为是隋末唐初时由波斯经吐蕃传入中原,在唐代时兴盛,受到王宫贵族推崇。因为相比其它运动,马球更能综合展现体现、技能与智谋结合的综合竞技的魅力。“百马攒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古人诗句便曾经描摹过马球运动时的盛况。
 
      这项贵族运动还曾经征服了宫廷女子。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晚唐时期女子打马球俑,便一展当时女子们马背上的飒爽英姿。
 
      至于徒步执杖击球的运动捶丸,则经历了从“曲棍球”到“高尔夫”的演变。
 
      谢丹介绍,捶丸是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由唐代步打球演变而来,流行于宋元明时期。起初的步打球类似现代的曲棍球,有较强的对抗性。到了宋代,逐渐演变为依次击球的非对抗性比赛,球门改为球穴,名称也随之改称为“步击”“捶丸”,娱乐性增强,和现代高尔夫运动类似。
 

 
步打球青花瓷塔形罐
 
      2008年,河南郑州市上街区的一座唐墓出土了一件珍贵的步打球青花瓷塔形罐。罐身所画的步打球图上,人物叉腿而立、右腿微曲、左手扬弯形球杆,左侧有一圆球,形象生动。这件文物为研究步打球运动提供了珍贵材料,也填补了国内长期以来没发现完整唐青花的缺憾。此次展览,观众将得以欣赏到这件青花瓷罐的复制品。
 
      此次参展文物多达300余件,展现了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多彩多姿。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清代冰鞋,用于冰上运动。展览现场同步播放的多媒体《冰嬉图》卷,可以看到人们在冰面上进行舞刀、叠罗汉以及花样滑冰等各种表演;清代《龙舟竞渡图》,百舸争流的场景反映了端午节的庆典盛事;宋代小儿角抵俑等文物,则体现了角抵这种力量型较量运动的精彩。有意思的是,角抵在宋代时就称为相扑,盛行于民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