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回望2014四川报道之展望
2015-01-13 15:54:59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聂平 彭娟

2015四川经济发展动向

    做强新支撑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实施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方案加快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支持成都加快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旅游业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会议指出,坚持走产业兴省之路,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作为切入点,在结构调整中扩增量、优存量。

    从经济结构看,工业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比最大,支撑带动作用强。工业强则产业强,工业兴则产业兴,工业增长则经济增长。

   “工业发展的提质增效,需要瞄准突破点和支撑点。当前,我省大力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符合创新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将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省政府研究室主任何树平说,加大资金、政策的支持力度,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必将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服务业发展方面,在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之外,会议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到了关键时期。”何树平认为,根据旅游业发展规律,当人均GDP 接近7000美元时,将迎来旅游业发展的井喷阶段,“当前,我省道路交通有了极大改善,加上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应该锁定目标着力突破。”“四川有近50万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丰富并极具特色。瞄准各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开发互动,打破行政藩篱,打造省际旅游线路,做好联合开发营销。”李后强说。

    培育新引擎
    强化多点多极支撑,培育区域经济新引擎推动五大经济区发展,加快四川天府新区建设,提升绵阳科技城发展水平,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会议指出,要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进一步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大经济区发展各有侧重,如何才能发展得更好?何树平表示,五大经济区有整体发展思路,各市州不要总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善用经济思维,着力在市场、公共服务、交通等一体化方面加大推进力度。“这方面可以借鉴京津冀的发展模式。”他说。

    邓翔也提出,五大经济区要“拧成一股绳”,更要注重自身产业定位。

    盛毅提出,当前我省有获批国家级新区的天府新区,也有可以比照执行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的绵阳科技城,“这为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增长平台。”应该把天府新区建设,放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深化西部大开发、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中考量。

    形成新优势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集中力量解决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形成改革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深化开放合作,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抓住其中蕴含的重要机遇,推动四川对外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

    会议指出,要认真落实改革的总体规划,集中力量解决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形成改革与发展良性互动。

    2015年的农村改革,重点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取得进展;金融改革创新要促进金融更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助推实体经济;行政改革要着力简化一切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和收费管理,进一步简政放权;在外商投资、服务业领域扩大外资开放;同时,在财税体制、价格改革、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都有新举措。

   “新常态下,就是要通过改革来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省委政研室主任冯键认为,“就是要让改革的红利加快转化为发展的动能。”
在本轮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突出了问题导向,以改革促发展。何树平认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构想的提出,让四川这个内陆省份的区位发生了改变,四川被推上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在这个新机遇、新优势面前,招商引资的范围可以更广阔,突破的重点、方向、地域等也应该有新的思考。四川必须抢抓机遇,主动融入。”
 
   “对接国家战略的同时,更应联系我省当前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重点有的放矢。”盛毅提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棋局中,四川更应该注重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招商引资,注意引进新技术、新模式。

    共享新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
    继续实施民生工程,更加重视做好就业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科学务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确保灾区和谐安定。

    会议指出,要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注重保障基本民生,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何树平认为,民生与经济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补民生欠账和短板,可造福百姓;另一方面,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也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翔表示,这背后蕴含了一个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他进一步提出,通过民生改善可以提振消费。“在民生消费领域很多增长点都是被隐蔽和抑制的,比如养老、健康产业,可挖掘的需求点非常丰富,通过机制上的创新,释放这些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可以为经济增长开掘新的增长空间。”

    芦山地震灾区和康定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不仅仅是一项民生工程,同时也可以扩大需求、拉动投资。“灾后重建过程中应该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设,让受灾群众更好生活。”相关专家提出,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抓好项目入驻,让灾区发展有强大的“自我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