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回望2014四川报道之文化
2015-01-13 15:45:23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彭娟

群星闪耀时
   
    和其他所有事业一样,文学创作或许起源于却并非维系于一朝一夕的灵感冲动,而是成长于经年累月的沉积。即使是最天马行空的诗人或者艺术家,也必须日复一日地锻炼最为基础的技巧——在某种意义上,支撑这种重复的延续的热情,才是真正的热情。唯有这种热情,才能淬炼出真正的技艺。

    在任何意义上,创作都应当是所有事业之中,最需要这种热情的领域。对于这样的热情,古人已经给予讴歌:“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对于这样的热情,诗人们就算已年逾古稀,也将之珍藏于自己如赤子一般的心。

    而2014年,在《四川报道》杂志里出现的文化大家,他们也在人类群星中明亮地、闪耀着亘古的热情。

蒋子龙

   (1941—),河北沧县人。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中篇小说《锅碗瓢盆交响曲》,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及《拜年》分获1979、1980、1982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及《燕赵悲歌》分获1980、1982、1984 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2014年,73岁的蒋子龙距离他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新站长》已近半个世纪,而他的代表作《乔厂长上任记》也已写成35年。每每遇到需要发言的场合,于情于理总是由他出面,他也不忘自我调侃一番,说:“文坛有这样的习俗,年纪大的人讲话,年纪小的人写文章,所以总是由我负责动嘴,年轻人负责动笔。”
    作品欣赏:时间和数字是冷酷无情的,像两条鞭子,悬在我们的背上。(节选自《乔厂长上任记》)
舒婷

   (1952—),原名龚佩瑜。原籍福建泉州,出生于福建龙海。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的诗》,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真水无香》等。初二时,舒婷遇上了“文革”,从此就没有机会读书。她说当她的儿子初中升高中时,“鼻子朝天在客厅里走来走去”,说,“我家就我妈文化水平最低”。因结婚生子,写作一度停滞,“写作就像一条抛物线,有高峰也有低谷。人生不似驯兽师那般容易,让动物跳过一个个圆圈,跳过一个个阶段;人的日子跳不过,停滞的期间需要去阅读、去观察和积累。”
    作品欣赏:我情感的三角梅啊/你宁可生生灭灭/回到你风风雨雨的山坡/不要在花瓶上摇曳/我天性中的野天鹅啊/你即使负着枪伤/也要横越无遮拦的冬天/不要留恋带栏杆的春色/然而,我的名字和我的信念/已同时进入跑道/代表民族的某个单项纪录/我没有权利休息/生命的冲刺/没有终点,只有速度(节选自《会唱歌的鸢尾花》)

流沙河

   (1931-),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先后出版了《锯齿啮痕录》《独唱》《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庄子现代版》《Y 先生语录》等著作。
作品欣赏:纸窗亮,负儿去工场/赤脚裸身锯大木/音韵铿锵,节奏悠扬/爱他铁齿有情/养我一家四口/恨他铁齿无情/啃我壮年时光。(节选自《中秋》)
    作家印象:1997年,有一次到先生府上,邻居似乎在装修,时有噪音发出,先生说:“是单位给员工谋福利,将现有家属楼改扩建,每家会增加20多个平方。其实,哪有那个必要,华宅百间,无非需丈榻容身。”我环顾了置身的环境:会客厅似乎在兼做书房,家具简陋,似乎连文人最看重的书柜和书桌都十分寒碜,一个老式方桌上放有一个老南瓜,老南瓜上有先生亲笔墨书:瓜说瓜娃子说我瓜……(姜明《万一他是个坏人呢——流沙河先生访问记》)
阿来

    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9年3月阿来当选为四川省作协主席。
    作品欣赏: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节选自《尘埃落定》)
魏明伦

    四川自贡人。历任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演员、编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剧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副主席。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编剧。著有杂文集《巴山鬼话》,电影文学剧本《四川好人》等。
    作品欣赏:您最尊敬的一个人?鲁迅。您最高兴的事情?独立思考。您最鄙视的行为?嫉诽人才。您最苦恼的事情?以前最苦于无事可做,现在最苦于事做不完!您有自己的格言吗?有,我的格言就是——不迷信一切格言!您的目标?最终目标是坟墓,人总是要死的嘛,只望我的墓碑上能留下两行字——没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 (节选自《小鬼自白》)
施战军

   (1966—),吉林通榆人。文艺评论家。著有评论集《世纪末夜晚的手写》《碎时光》《爱与痛惜》等。2012年起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14年9月12日-16日,“中国著名作家走进天府洪雅”活动在眉山市洪雅县举行,此次活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洪雅县委宣传部、眉山市散文学会主办。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人民文学杂志社的主编,施战军对洪雅县委宣传部的联系人十分感谢,他说联系人每天把洪雅的天气情况、空气指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发至他的手机,十分的周到和细致,让他感觉人未到然心已至。当他真正踏上洪雅的土地,入住酒店后,给女儿发了条短信,说“窗外是一条奔腾的大河,比黄河水还旺得多”。
    语录:“洪”不仅仅是大,它是复杂又丰富的,代表了一种包容、气势、力量;“雅”字是含蓄又精致的,代表了风度、修养、心智,“洪”和“雅”两者加起来恰恰就是文学的真谛。
刘醒龙

   (1956—),湖北黄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篇小说《痛失》《弥天》《圣天门口》《天行者》《蟠虺》等,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2011年8月,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在洪雅采风期间,主办方安排作家们参观高庙古镇,古镇坐落于一东北向山坡,小镇长年云雾缭绕,显得格外幽静、神秘。古镇还有一间酒厂,作家与酒,似乎是永恒的佳话。而在此处,刘醒龙却百感交集,他忆起了自己的年少时光:“我很小时父母带我离开老家,老家旁边就有一家酒厂,从此以后我就频频搬家,每搬一次哭一次。后来,有段时间我是一个水库的技术员。离开水库30年后,我带一个毕业论文写我作品的博士去那个水坝,当时的一棵小树已经长到很大了。”
    语录:写作与任何行当都一样,相同的套路多了,熟悉了也就无趣了。总在他人的意料之中,这样的作品是没有意义的。要时刻调整写作的位置、状态,模仿、抄袭他人是可耻可悲的,但也要警惕对自己的不断复制,这也是一种模仿和抄袭。

李明泉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二级研究员,《四川报道》杂志特邀顾问。
    作品欣赏:对属于认识上的问题,小平同志以他举重若轻的领导艺术一一化解。在是只同意应届生报名,要不要老三届报名,特别是知青报名的问题上,小平在接见丁肇中的一场戏中,看似不耻下问求教丁肇中,却在丁肇中谈的十年人才聚集是一笔宝贵财富时,坚定了他的决策:让知青们报考,不经“单位同意”。这一决策,彻底改变了两千多万知青们的命运,也通过参加高考这一做法彻底扭转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过往政策。看似轻巧却深刻,貌似平常却非凡。从“恢复高考”这一举措,引一发而动全身,垒积在人才与社会上的诸多问题,也因此而得以扭转。这有如超级高手过招,一招解百套,一招赢天下。(节选自《重大决策与感人细节的整合叙事——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邱华栋

   (1969—),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88年被破格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2012年开始担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花儿花》《教授》等,小说集《黑暗河流上的闪光》《都市新人类》《午夜狂欢》等。
    语录:我钦佩那些发现当代作家价值的文学批评家。我厌恶用自己固定的、带有成见的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作家的笨蛋型批评家。因为有一个现象叫做“远香近臭”,距离你近的人,你以为很一般。其实,当代文学出现了不少文学大家。高行健、莫言先后两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证明了当代文学的杰出。如果1988年沈从文没有逝去,他就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说的。可见我们的当代文学,是多么的杰出。
姜明

    四川开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日报》编委、四川农村日报社总编辑、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报道》杂志文化顾问。
    作品欣赏:大戏开演,铁梅开花。川剧唱腔第一人,她的声音是火焰,是花朵,是流动的丝绸,是圆润的珠玑。高则响遏行云,低则游丝软系,急则惊涛拍岸,缓则静水深流,我不知道我是在听戏,还是在看戏,因为铁梅的声音有纹理,我看得清楚她声音的每一道花纹,我看得懂花纹上的每一声叮咛,每一缕深情。(节选自《铁梅开花——川剧演员沈铁梅印象》)
翟永明

   (1955—),四川成都人。1974年高中毕业下乡插队。毕业于四川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曾供职某物理研究所。1981年开始发表诗作。1984年其组诗《女人》以独特奇诡的语言与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文坛。
    作品欣赏:某一天,我会静静坐于井底/如同坐于某位女士的浴室//井壁笔直通往某颗星/如果它有足够的吸力/如果它没有井/就象一个小型的抽风机/往上抽走我体内的/有害物体然后/一切事物的空气/托起我象托起一小口清气(《如此坐于井底》)
彭程

   (1963—),河北景县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光明日报社工作,现任《光明日报》副刊部主任。著有《红草莓》《镜子和容貌》《漂泊的屋顶》《急管繁弦》。
    语录:看着同学们年轻稚气的面孔非常激动,多少年后重回学校,有一种从未逃离、再沐春风的感觉,非常亲切非常感动。今天这个活动是一个与文学有关的活动,大家这个年龄是个多梦的年华,恐怕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文学梦想,长大成人后,会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可能极少的人会从事文学创作。但是我想,职业是一回事,我们心中永远秉持对文学的执着和爱好是另一回事。文学会给我们心中播下爱美的种子,它会增加我们对生活的体味,会使我们发现生活的动人和美,会因这种美而激励我们、鼓励我们,永远向着更杰出更卓越的目标奋进,这一点是我们每个同学应该坚守的,要让对文学的爱、对美的追求伴随我们的一生。
杨晓民

   (1966—),河南固始县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学士,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硕士。现任中央新影集团党委书记。学术专著《中国单位制度》(合著)获全国第三届人事科研成果一等奖。担任《江南》《徽州》《嵩山》《徽商》等大型电视系列片总策划、总撰稿。诗集《羞涩》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语录:我发现,中国经济的文化重心在下移,原来市县根本不看文化的,现在,都在积极搞文化。其中的用意我也知道,还是停留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上。现在各位作家正在提炼洪雅文化,重建洪雅文化,把洪雅打造成一个靓丽的名片来推广。重建文化不容易,但也有意思,把文化建立起来,人文的、地理的、民俗的,还包括人的,洪雅人的状态、思想和情感,这些都是文化记忆。

马小淘

   (1982—),原名马天牧。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2001年获全国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代表作品有《蓝色发带》《飞走的是树,留下的是鸟》。
    语录:郭敬明也是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我其实假想过,如果郭敬明有个170公分的身高,我立马和他换,一个人,有那么多的钱,住那么好的房子,可以那样的得瑟,多好。听说郭敬明在上海签售,从8楼排到底楼,排到大街上。而我在安徽签售,一小时来了4个,我当时都有想死在那里的感觉。我认为郭敬明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从他个人的经历上,就是一个自贡人,没有背景,人又长得那么矮,完全是一个励志的典范。虽然他写了一些俗的东西,也没有人逼着看,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普世价值出了问题。所以不要把郭敬明想得那么可怕,他毁不了年轻人。

王十月

   (1972—),湖北荆州人。1994年至1997年在某装公司任手绘师、市场部经理。2000年开始小说创作,同年因创作成绩突出,聘入深圳市宝安区文化艺术中心《大鹏湾》杂志社。2004年开始职业写作,并受聘于佛山期刊出版总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
    语录:文化让人感到,这个民族是这样被尊重。并不是这个人出生在这里,这里就成为他的骄傲,一定要把精神、核心价值提炼出来,作为文化立市的核心价值观来贯彻,东坡文化也是这样。


   (1960—),新疆石河子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电影《甲方乙方》《天下无贼》、电视剧《月亮背面》编剧。著有长篇小说《月亮背面》《英格力士》《福布斯咒语》《关关雎鸠》。2010年开始执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文学专业。
    语录:我希望你能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写上:王刚首先是一个小说家,其次才是编剧,他的小说作品有《月亮背面》《英格力士》《福布斯咒语》,新出版了长篇小说《关关雎鸠》。首先是一个小说家的王刚实际上是被作为编剧而且是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甲方乙方》的编剧而被广泛认知的,被他视为只是为了赚钱糊口的电影不仅给他带来了钱包的丰盈,也带来了声誉与口碑。但谈及此时,他似乎并不感觉得意,他一脸严肃,将自己的电影创作称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认为中国严苛的审查制度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国电影的发展。然而,他又说:有时候我也担心,取下镣铐我们可能就不会跳舞了。”

冯秋子
(1960—),原名冯德华,内蒙古人。1983年大学毕业,先后当过教师、出版社编辑、报社记者。出版有散文集《太阳升起来》《寸断柔肠》《生长的和埋藏的》。1985年后历任作家出版社编辑,《文艺报》副刊部副主任、主任、副编审。现任《诗刊》副主编。
语录:作为写作者,你心里能包容多少、接纳多少、体会多少、理解多少,可能笔下就能传出更多一点,你的人和表达的可能性的长进,能和自己更多地衔接起来,和自己有关,和社会和大众的生存有关,是对自己有益、也对大众有益的。如果只是和自己相关,内心里只在乎自我,那么这个写作是狭隘而可怕的。文学一直磨炼着人、锻炼着人,能让内心更宽敞,更坚实,更有力量。当我们思考后,传递的东西会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最终还是要看见生存的真相,表达生存的真相。只有这样,文学才更有意义。就像土地和我们的关系,我们不断地耕作、拾掇、收获着,然后重新开始,一点点体会劳动存在的意义。
王尔碑(左)

   (1926—),原名王婉容,四川盐亭人。1951年于北京新闻学校毕业后,曾任《川北日报》《四川日报》文艺部编辑、记者,副编审。1946年开始发表诗作。出版过《美的呼唤》等诗集和散文集《云溪笔记》,散文诗集《行云集》《寒溪的路》《镜子》《树》等。
    作品欣赏:人生五分钟/一分钟看月亮/三分钟看雾/最后一分钟,夕阳来了(《观我》)
              迷你背影/不觉头白了/蓦然你转身/诸神此地倒下/诗歌红包(《背影》)
              葬你/ 于心之一隅/ 我就是你的墓碑了(《墓碑》)
              跨过时间的古老的河流/ 我生长着/ 不忙开花(《雪兰》)

白航

    本名刘新民。生于1925年,河北高阳县人,中共党员。1945年进入晋察冀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1957年创办《星星》诗刊。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中国作协期刊委员会委员、全国新诗评奖委员等。曾获1987年全国文学期刊优秀编辑奖、1994年四川省全兴评论奖荣誉奖、四川省诗歌奖,著有诗集《蓝色幽默》《白航诗选》《诗歌创作漫谈》、古典文学论著《简论李白和杜甫》等。
    作品欣赏:我想如果让人类也长出翅膀/那才绝妙透顶/一切战争、强权、阻碍和隔阂/便会因此通通失去作用/而导致天下太平/翅膀万岁!/鸟儿们的自由万岁!(节选自《鸟儿的翅膀万岁》)

张新泉

    生于四川富顺。14岁辍学,当过码头搬运工、纤夫、铁匠、剧团乐手、文工团创作员,后任四川文艺出版社编辑、《星星》诗刊副主编,出版诗集《男中音和少女的吉它》《野水》《微语•情诗73》《95首抒情诗和7张油画》《人生在世》《情歌为你而唱》《宿命与微笑》《鸟落民间。
    作品欣赏:一生中,一把好刀/最多激动那么一两次/就那么凛然地/飞起来/在邪恶面前晃一晃/又平静如初……(节选自《好刀》)

欧阳江河

    1956年生于四川泸州。上世纪80年代,以长诗《悬棺》名动诗坛,其后代表作有《玻璃工厂》《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傍晚穿过广场》等,著有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谁去谁留》《事物的眼泪》,评论集《站在虚构这边》。2011年,以新作《泰姬陵之泪》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诗人奖”。
    作品欣赏:恒河之水,在天上流。/根,枝,叶,三种无明对位而流。/日心,地心,人心,三种无言因泪滴/而缩小,小到寸心那么小,比自我/委身于忘我和无我还要小。/一个琥珀般的夜空安放在泪滴里,/泪滴:这颗寸心的天下心。(节选自《泰姬陵之泪》)

周闻道

    本名周仲明,散文在场主义发起人。四川青神人,现任眉山市政协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委员、《在场》杂志主编。在《散文》《人民日报》《四川文学》《香港文学》《文汇报》《新晚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作品600余篇。出版随笔散文集《夏天的感觉》《遁迹水云间》《对岸》等,纪实文学集《主权回归前的香港》《悲剧,本可以避免》等。
    在场主义散文流派是创立于2008年3月8日,以眉山籍作家周闻道为首发起,由周伦佑建构散文理论的中国当代第一个自觉的散文写作流派。其公开打出“在场主义”旗号,引发大规模论战,使汉语散文继“新散文”之后再次走出沉寂。首批主要成员有:周闻道、马叙、风吹阑叶、朴素、李云、米奇诺娃、杨沐、宋奔、张生全、张利文、沈荣均、周强、郑小琼、赵瑜、唐朝晖、黄海、傅菲、周伦佑等。

李永才

   (1966-),重庆市涪陵人,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星星》诗刊理事会理事,成都市高新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作品散见于《星星》《绿风》《山东文学》《四川文学》《中国诗歌》《芙蓉锦江》《中国诗选刊》《中国文学》《文艺报》《四川日报》等上百种刊物。出版诗集《故乡的方向》《城市器物》《空白的色彩》。
    作品欣赏:流亡的时光,如落日在弦/一场旧戏,搭边歇脚的时候/我必须视昨天的脚印为唯一的知己/独守褪色的红巾,数着你的杏仁/与自己的生活相互谅解(节选自《弦上的落日》)

孙和平

    四川开江人。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教授,人文学者。主要运用田野调查方法,进行四川乡土资料的搜集整理。爱好古典诗词。吟咏其间,少则胸气傲岸,老则乡愁浓郁,几不可已者也。
    作品欣赏:棋阵攻防不见城,楚河汉界静无声。街边对弈人休笑,看我胸中百万兵。(《观棋》)八百州河,塔沱处,幽幽城阙。夕辉远,秦巴万里,千峰层迭。宕渠賨兵奔大汉,舞阳樊哙封侯爵。望长空,激奋少年郎,休悲切。北岩寺,烟尘绝,秋山寂,寒泉咽。举觞邀月饮,把桡暂歇。搏浪拉船追流水,闯滩过峡犹未决。待明朝,帆起嘎云亭,心飞越。(《满江红•达州》)

刘昌文

    四川开江人。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华辞赋报》副总编、中华赋学院研究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理事。出版作品《迅风杂谈》《迅风辞赋集》。荣获2011年度中华赋坛十大精英辞赋家、2012年度中华赋坛十大优秀辞赋家、2013年度中华赋坛十大兴赋功臣等称号。
    作品欣赏:人流如潮,歌声似海。诸般红色圣地,何以斯处独兴?饮水常思源,致富不忘本。拨乱反正,挽狂澜于既倒;改革开放,扶大厦于将倾。而今盛世之期,民富国强,社会康宁。是以托共产党之鸿福,感邓小平之大恩!(节选自《邓小平故居赋》)

廖赤军
 
    法律本科,工商管理硕士。身份多重,自称实业家中的诗人,诗人中的实业家。缘于自小受家风目染,熏陶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在传承学习古典散文和诗词赋及书画方面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可谓工作和生活相得益彰。
    作品欣赏:甲午轮回双甲子,暗流东海起烽烟。重重魅影妖雾漫,缕缕忠魂雄魄还。国耻勿忘当雪耻,瓯全未已望归全。反贪强国民期盼,还我河山朗朗天。(《七律•甲午海战双甲子感怀》)光雾红叶映彩霞,红旗漫卷通南巴。硝烟逝尽枪声息,红四军威扬天下。(《巴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