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那场关于花的盛宴
2014-11-12 10:10:36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李咏瑾
 
  我从“银杏画院”跨出门去,正对上陕西会馆的满目风光,这里景好、茶亦好,世事穿越三百年的风霜,这里的一弦一柱还是旧时模样,阳光将人晒得昏黄,非常适合回味成都跨越千年的历史文化韵调。
 
  当然,就“陕西会馆”本身来说,也大有来历:不管是清代成立之初,陕西商人自发背来的一袋袋三秦黄土填平了这里原本的臭水坑,会馆始能建立;还是清末保路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于右任手书会馆门匾“陕西会馆”四字,皆见证了成都又一段历史,当然,这也就是我们的另一个故事了。

  会馆本身亦是茶馆,坐在斗方云饰彩绘的门廊下,看茶博士手执铜壶,细细一柱开水冲将下去,杯中的毛峰打了一个旋儿——茶香扑面,最能氤氲时间的界限。
   
  同坐的朋友里,有对成都的历史文化颇有研究者,在他的讲述中,在茶香与琴声的交错中,我们四周的新仿白墙,乃至墙外陕西街的车水马龙,以及更远处建筑楼盘的热闹喧嚣仿佛就此一一隐没;取而代之的,古成都的轮廓在我们四周悠然浮现,渐次延展开来:
  
  古代的成都其实很小,其繁华精髓的地方,就在现在青羊区一带。始建于西周,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故而得名成都。在古代四川话里,“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
   
  从我们眼前的视线望出去,古代的成都应当是花好,水也好,是一座当之无愧的花城和水城。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站在我们的位置,在自己那本著名的游记中“唰唰”记录,对成都的壮观大为感叹——特别是当时的锦江,在马可·波罗眼里,“此川之宽,不类河流,竟似一海”,锦江上船舶众多,浩浩汤汤,商贾乘船“往来上下游”;渔船拉网捕鱼,“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盛者”。以致马可·波罗不得不声明:“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
   
  这些记述,都详细地记载在成都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室中。
   
  水好,自然滋养得土地富庶,两岸百花络绎盛开。而且在成都赏花,妙就妙在一步一景,一花一题,都有发生在这里的古代典故,这使得“赏花”这种行为在这里,既市井,又大雅。
   
  上溯至千年以前,宋代大诗人陆游离开南郑宣抚使司幕府后,由剑门入蜀,经川陕路从绵阳、罗江、广汉等地至成都,在他的《怀成都十韵诗》中曾有“竹叶春醪碧玉壶,桃花骏马青丝鞚”的佳句,这是春天赞美桃花;及至隆冬,又有“青羊宫到浣花溪,二十里中香不断”,这是写梅。直至今日此地,深冬季节的大街小巷,依然有花农踩着三轮,沿街叫卖着身后大簇大簇金黄腊梅,一路寒意里梅香飘飘,既有花闻,又有钱收,惟此季节才有的营生,也是一份非常风雅的小买卖。
   
  不独诗人爱花,百姓们也爱着花,有花就有活动,有花就有了大家“打堆”凑热闹、吃喝玩乐的理由。“多得好像乡场上的赶集,所不同的是,赶集的人买的是鸡鸭鱼肉,而花会中的人们收获的是阳光和花香。”
    
  清人杨燮等著的《成都竹枝词》中曾细细描绘了每年农历2月,青羊宫举办花会的胜景,以清末明初为鼎盛,一直是成都重要的民俗活动。青羊宫悠悠的风韵沿袭至今,每年春早,龙泉的桃花一片妖娆,梨花沟的白梨也不遑多让;隔不了多久又有六月的荷塘月色,桂子沟的桂香,燕子沟一年到头的兰花,石象湖畔还有泊来的郁金香,最后又回到12月的幸福梅林。
   
  赏花时节,繁花历历下挤满了一张张小桌小凳,人们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先占据一张小桌,布下几盏热茶,再施施然轮流起身闲逛、赏花。这个时节,能在花下找到一张空桌坐下,那是花钱都买不到的好运气。
   
  四周的人们就着一盏新茶,有的正打着小麻将,手机催促着朋友快来补足“三缺一”;有的一边织着毛衣,正小声闲话着家长里短;几家相熟的孩子们跑进跑出,追逐打闹。每一幅景致突然凝固下来,都是一幅色彩鲜明的年画。再加上周围人声嗡嗡,好像春日里绕着花儿打翅的蜜蜂。
   
  人身在其中,感觉好像可以变得特别敏锐,又似乎变得遥远迟钝。稍不注意,就会在阳光下打个小盹。似看花,又好像没有看花,只是单纯地在花香、茶水中体味着浮生百态,其乐悠悠。
   
  就这样,美人似花,花似美人,在成都这片古意恣然的土地上,美人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惊鸿而来,翩然而去,目不暇给中,温暖了这里一年四季的寸寸光阴,幸福了普世之中的所有百姓。而且在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这种幸福由来已久,至今脉脉不绝,让外来的人们大为羡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