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成都"智"造的"蓉"耀时刻:探寻大运会中新技术应用场景
2020-12-07 09:41:31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杨云

京东方将为成都大运会场馆建设提供显示解决方案及智慧服务系统,图为成都京东方生产线 本报记者 胡大田 摄

从2014年巴西世界杯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4K转播、直播逐渐成熟,随着平昌冬奥会启动8K录播,8K超高清也已经上路。同时,“智能”也成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建设工作中的一大重点。依托于阿里巴巴的阿里云技术,杭州亚运会将致力成为第一届“云上亚运”——赛事管理、赛事成绩、赛事支持等核心系统采用云智能技术。

的确,一场世界级的体育赛事带来的不止是精彩绝伦的观赛体验,更为新技术提供了难得的应用场景,为城市发展带来了能级提升的强劲势能和经济转型的澎湃动能。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可以提升赛事运行效率,为运动员、普通观众和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丰富赛事呈现和传播方式,创造交互式、沉浸式的观赛体验。

今年7月23日,京东方正式签约成为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显示系统类官方供应商。京东方将为成都大运会场馆建设提供显示解决方案及智慧服务系统,全面助力打造2021“智慧大运”。不止是新型显示,更多的新技术都将在大运会中找到应用场景。作为我市首个冲刺万亿级的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态势如何?借助大运效应,成都的电子信息企业该如何把握机遇?本期《成都经济观察》,将通过对企业与专家的采访,共同探讨大运会带给“成都智造”的新机遇。

超高清产业下的大运新“看法”

7月23日晚,金融城双子塔以大运之名点亮,塔身上循环播放着以“在成都成就每一个梦想”“爱成都 迎大运”为主要元素的主题动画,动态的图形变换和斑斓的灯光烘托着活力四射的运动氛围,更是引来了许多市民拍照打卡。据了解,京东方通过全球领先的显示技术优势,针对性研发异形楼体的最佳显示方案,实现715.5万像素点的高清显示。可以说,一栋楼就如一台LED 4K电视,只不过是将电视屏的尺度扩大。

这一灯光工程实现流畅无卡顿、高色彩还原,在异形建筑外立面上显示效果也不会发生畸变,达到最好显示效果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显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支撑。“南北双塔面积达52000平方米,为了减轻重量并做到远距离隐形的视觉效果,我们在外层的镂空铝板内边缘增加安装了定制化LED金属灯条屏。”京东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灯条的自重每米不到0.4公斤。这让建筑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还拥有了更多功能。

为实现双塔视频内容显示的高度同步及画面的完美呈现,京东方还自主研发了信发软件系统,在2幢独立楼体形成显示屏+通讯+算法的物联网解决方案。配置双环路备份功能,可以实现发送端使用双网口同时控制同一显示屏,任意一个网口出现故障时可以瞬时切换,保证显示屏不会黑屏,节目正常播放。

“为保证双塔内容的完美显示,全体技术人员进行逐窗格统计描点,程序编写烧录,逐窗格逐层调试,共调试窗格约一万个。”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调试完成后从窗格到灯条再到每一个像素点逐一进行排查,保证整体屏幕的完美点亮,色彩亮度达到最优效果。

视频是信息呈现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为了给用户带来更高质量、更富沉浸式的新视觉体验并传递更丰富的视觉信息,超高清视频成为继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的新一轮浪潮。而运动画面是超高清视频的最佳应用场景,重大体育赛事历来都是推进视频及相关技术发展的极佳契机。

作为国内新型显示产业“十字形”构架上的重要一极,目前成都已聚集京东方、业成科技等领军企业,美国康宁、路维光电、出光电子等30余户上游配套企业。2017年,BOE(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该项目总投资465亿元,是国内第一条6代AMOLED可折叠的柔性显示屏生产线。

如今,借着大运会的东风,京东方与成都的合作还在进一步加深。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成都区域办公室总经理秦向东曾表示,成都正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而京东方在大成都区域已经投资近1200亿元人民币,并致力将大成都区域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柔性OLED显示屏的生产基地,成都、绵阳两工厂满产后每年将产出1.4亿部高端柔性屏。此外,京东方还投资了20亿元打造Micro-LED测试线用于研发。

新技术赋能智慧大运

超高清视频的应用,只是成都谋划“智慧大运”中的一个个剪影。在“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下,成都还将开展“智慧场馆”“智慧场景”方案征集,初步实现绕城内大运会相关区域5G室外网络覆盖。驻地政府还将为大运村提供“两路一备”的水、电、气等能源保障,实现5G与WiFi6“双千兆”通讯与无线网络覆盖,建立4K或8K高清直播频道实时播放赛场动态,建立24小时无人值守AI超市,建设高响应的决策支持系统。

2019年成都已建成5G基站10032个,2020年前三季度建成5G基站16429个,基本实现四环路内室外连续覆盖。此外,中国电信依托中国西部信息中心、天府云计算中心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综合信息化服务中心和在成都率先设立的全国首个国际信息化服务站,以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5G等新技术和云网融合数字化平台,全方位满足大运会国际化智能信息服务需求。同时,借助5G三千兆+、云网融合、智能物联网能力,中国电信将积极推动赛事管理、赛事组织、赛事传播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高清化,实现集中、实时、精准、直观地展示,以及集平台、网络、终端、人员、服务等为一体的系统化管理。

机遇之下,成都本土成长的电子信息企业也积极投身其中。2020年8月18日晚,国星宇航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制的“大运号”AI卫星首次亮相。这是全球首个以赛事命名的卫星,这是大运会历史上首次与航天技术类企业携手深度合作,也是AI卫星互联网首次全面融入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在国星宇航团队看来,航天精神和体育精神一脉相承,借助AI卫星,在成都大运会上,可以将成都的科技创新和前沿科技成果更好地展现给民众,并通过全球首个AI卫星全直播互联网平台——直播地球APP带来前所未有的太空视角观赛体验。

在服务大众方面,全面应用“大运号”AI卫星的直播地球APP,将为大运会的方方面面提供空天地一体化互联网服务。直播地球APP将利用卫星互联网技术连接全球大学生,通过卫星聚合全球直播,从太空了解全球热点,让青年用户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把有形的大运会赛事拓展到无限的网络空间。“特别是肩负着未来使命的大学生人群,他们会是很好的体验者和传播者。”国星宇航高级副总裁赵宏杰表示。

专家声音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于奇:

大运会给成都电子信息产业 带来发展新机遇

大运会是全世界青年大学生的体育盛会,来自全球的优秀青年人才齐聚成都将给成都的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呢?于奇告诉记者,大运会是成都向世界全方位展示城市发展和风采的大好机会,尤其在电子信息方面,将给企业带来新机遇。这些新机遇体现在场馆建设、信息挖掘和智慧交通等多个方面。

“首先,大运会场馆的建设需要高科技元素,比如智能控制的灯光、显示等,这将为光电企业提供巨大的舞台。而竞赛和观众的海量信息需要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这为软件企业带来大量业务。”于奇分析道,新形势下,大型赛事的智能识别和安防显得尤为重要,这为安防安保产品制造企业提供新机会。“同时,因赛事而带动的智慧交通建设将给物联网、卫星定位等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空间。而赛事涉及到的电子产品也将为成都本地的芯片企业提供订单。”

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占有绝对优势。于奇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聚集区域和重要基地之一,形成了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在《成都市促进电子信息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芯-屏-端-软-智-网”六大领域,全力打造中国西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关键枢纽、全球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

于奇表示:“由此就可以看出,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布局的雄心,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电子信息,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在此基础上,成都如何借“大运会”这一东风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更上一层楼呢?在于奇看来,借大运会之契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可以从以下三点发力:第一,充分发挥华为等企业与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产业与技术优势,打造5G通信之城。从而带动紫光、海光等IC企业的国产通信芯片、CPU、显示芯片、驱动芯片等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还可以充分发挥以京东方为首的高端显示技术和产能优势,推进新型显示产业布局和发展。”于奇表示,充分发挥成都软件外包和服务企业集聚的优势,拓展我市软件企业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市场。

谈及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于奇告诉记者,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链条和布局趋于合理,并在一些细分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像京东方等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较少,难以引领和带动上下游产业的自主良性发展。集成电路大型生产线的缺失也是产业链上的短板,不利于上下游产业的集聚,难以带来产业的优质增量。

借一场赛事谋一座城,成都如何以大运会为契机弥补产业链上的短板呢?于奇认为,成都应在大运会期间充分展示成都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和环境优势,吸引大型整机企业和大型生产线的入驻,从而取长补短,实现补链强链,打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局面。

产业规划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从生产新中国第一根黑白、彩色显像管,到培养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阶段。迈入万亿级俱乐部后,成都正加快布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今年,我市的电子信息全口径产值有望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2019年成都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00亿元,同比增长14.07%,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位。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915.4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营业收入3278.8亿元,同比增长27.3%;全市软件服务业1769家纳入统计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36.6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2768.8亿元),同比增长13.5%。

2019年,成都印发的《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成都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到2022年打造成为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实施意见》以创新引领为核心,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信息网络六大领域,攻坚18项重点任务,打造集“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此后,成都陆续制定出台了集成电路、软件、新型显示、5G、人工智能等特色鲜明的专业化政策体系。为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新动能,我市还梳理了电子信息场景应用市场机会清单,涉及教育、医疗、科创空间建设等诸多领域,为各方资源对接提供畅通渠道。

今年,产业生态圈稳定性和产业链配套同城化成为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成都京东方一度面临柔性屏专用保护托盘供应不足的困难,影响产品出货进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有关部门及时对接、协调支持同在成都高新西区的供应厂商——成都金安汇泰科技有限公司恢复产能,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

“成都在相关领域的人才聚集度高,产业链上下游日益完善,加上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这也是我们深耕成都12年,并多次追加投资的原因。”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说。

据了解,按照主业突出、错位协同、成链集群的原则,成都市形成了以“双核”引领、“三级”支撑、“多点”协同的5+N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布局。“双核”是指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和新经济活力区,“三级”是指成都科学城、成都芯谷、金牛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余产业社区、产业基地等为“多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