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四川皮影:有人手持祖先的影子
2015-09-17 13:31:26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向经纬
 
川北皮影(摄影涂兴明) 

    四川报道讯 (彭娟)现代川籍作家李劼人的小说《大波》中,有部分写“林小胖子又扳着指头计算”的想法时有“然后到新玉沙街清音灯影戏园听几折李少文、贾培之唱的好戏,锣鼓敲打得不利害,座场又宽敞,可以不耽心耳朵”的描述;而当代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后,增加了一条由“皮影戏”串联起来的情节线,皮影戏的象征意义在电影里被发挥到了极致,一定程度上也是主人公福贵被命运操控和摆布的人生写照……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皮影戏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因为其独特的光影音效果,鲜活地存在于艺术家的创作里。
 
    在历史的特定时期,福贵作为操控皮影的手艺人感受到的人生舞台上的戏梦幻影同天府之国的悠悠市民相比似有不同:站在后台的手艺人,操控着手中的皮影,或许也带入了命运的无力感;坐在台前的观众,暂时脱离日常生活,看着别样的故事上演,似乎也做了一回与自己无关的幻梦。


川北皮影(摄影涂兴明) 

    川北皮影和成都皮影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学界普遍认同“影戏之原,出于汉武帝”(高承《事物纪原•影戏》) 的说法,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在我国已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陕西皮影、甘肃皮影、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流派。

    清中期的四川学者、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的《影灯戏》诗云:“翻覆全凭两手分,无端钲息又钲闻,分明夺地争城战,大胜连年坐食军。”生动地反映了乾隆晚期绵州农村皮影戏班演出的情景。四川皮影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有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术、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是民间手工艺和民间文艺的完美结合。



摄影随风
 
    四川皮影又有川北皮影和成都皮影两大类别,在工艺制作上都是在经过硝制、刮薄、压平、晾干处理后的牛皮或其他兽皮上起稿,而后经雕刻、绘染、定胶、打蜡出光、用线串联等步骤制作而成。但在造型上,由于地理环境及民俗和欣赏习惯的差异,两者各具自己的艺术特色。成都皮影主要结合川剧演唱,在雕刻和装饰图案上,除川剧人物行头外,同时也吸收和采用了“蜀锦”“蜀绣”和蓝印花布上的花纹,采用透雕技术,线条优美,衣衫精致,色彩悦目。成都皮影又被称为“大皮影”,乃因其体形一般在50厘米以上,甚至高达1 米。

    现在,成都皮影戏的主要演出和展示基地设于成都木偶皮影艺术剧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剧院在皮影表演、影偶刻制、舞台设计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散发出新的活力。同时,成都皮影戏的影偶和道具在一些文化机构中也有丰富的收藏。如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影偶就被大量地收藏于成都博物院、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群众艺术馆、绵阳市博物馆以及部分区县文化馆中,为研究成都皮影戏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尤其是成都博物院收藏的皮影藏品,内容涵盖了包括成都皮影在内的中国各地皮影文物,数量之多堪称国内罕见,这也为成都皮影及中国皮影艺术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提供了大量的一手研究资料。

    川北王皮影创于清康熙年间,在全国的皮影流派中,他们是惟一以姓氏命名的。王皮影表演有独到之处和过硬的提手技艺,乃是取川北土皮影和广皮影之长,融川戏服饰之精华所创造的别具一格的皮影。他们能将各种不同的人物,各类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通过屏幕表现得淋漓尽致。

    川北皮影戏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在1932 年,世界著名文学艺术家埃贡•埃尔文斯基来中国考察皮影艺术,曾著书赞美川北皮影艺术。1988 年,以王文坤祖孙三代4 人为主组成的四川省皮影艺术友好访问团,还前往奥地利进行了访问演出,受到奥地利国家和维也纳等市的政府要员和观众的高度赞扬。2004 年开始,川北王皮影艺术团一直常驻阆中古城开展商业演出。几年演出下来,王氏兄弟慢慢悟出一个道理——顾客需求是生命线:“根据多数顾客的需求上演不同的戏,老外来,我们演传统的,年轻人来,我们演迪斯科,小孩来,那我们肯定演儿童剧。”

    年轻的皮影人

    在艺术家的作品里如此鲜活甚至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的皮影戏,在生活中,并不常常如此受到关注。

    不久前,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在暑期调研活动中,对甘肃庆阳皮影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45%的青年朋友对皮影了解不是很深刻;82%的中老年朋友对皮影了解较多且同时也是皮影爱好者;17%的受访者觉得皮影不能流传下去,但这其中有11%的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为文化保护作出一份贡献,而剩下6%的朋友觉得皮影这项文化不能流传下去,也不愿意为此作出贡献。

    同时,调查还发现一些隐忧,如:大众对皮影关注度较低,了解较少;艺人表演收入较低,无法自成一业;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无法静下心来去观看更别提学习皮影戏;因方言限制,很多人听不懂,无法具体了解剧情;皮影戏不符合部分青少年的审美观等。带着疑问,记者也联系了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教授皮影动画课的洪连伟老师,通过参与他与学生的皮影动画课课堂,或可从另一面窥探皮影艺术在我国年轻一代身上投下的光影。

    2006 年年底,皮影动画成为西南民族大学的重点科研项目并纳入动画专业课程教学。洪连伟教习皮影动画课已四年,对于自己的教学他娓娓道来:“将作为传统艺术的皮影与新媒体技术的动画结合起来,我们的探索在全国也走在前列。博物馆里保存的皮影和资料是静态的,只有还在表演和创新的皮影艺术才是活态传承。中国从来不缺元素,只是缺少发现元素的眼睛,和运用元素的技巧。”



西南民族大学皮影动画课堂

    从中国皮影史开始讲起,到基础的皮影制作、表演,再将制作的皮影(有时候也会向皮影收藏机构借用) 放在场景图上进行造型拍摄,最后制成动画,这是西南民大皮影动画课程的主要内容。而课程的成果则是一年比一年更精进的皮影动画作品。拿2006 年西南民大学生创作的皮影动画《三英战吕布》来说,一秒钟的画面需要24 张图,1 分钟需要拍1440 次。动画时长约为6 分钟,学生们将皮影摆拍了近9000 次,前期拍摄才算完成。接下来,再将近9000 张图导入FLASH 动画软件,熬夜制作后期。历时约半年时间。

    洪连伟也从自己从事皮影艺术推广多年的经验出发,讨论了皮影艺术发展的方向:一是建立起皮影从业者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将政府对皮影艺术的扶持和保护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改变目前市场上皮影艺术媚俗化的倾向,皮影需要创新保护,然而其前提是制作上的精良;最重要的,是通过走非遗生产性保护之路,提升传承人的地位和收入。

    “不过,”洪连伟话锋一转,“我在做的工作其实只是传播而已,我没有能力进行皮影艺术的传承。叶牧天、沈晓、王彪等皮影艺术家们,他们是在做传承。而大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对这些非遗艺术进行审美:它是传统的,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是一代代人辛苦在经营的,在它身上,可以承载我们的记忆,可以保存民族的文化基因,所以它值得关注和保护。”

    皮影动画课上都是艺术学院动画专业大三的学生,他们中有不少也是学校皮影协会的成员。平时在协会里已经开始了皮影艺术的基础学习,如廖浩钦同学跟着学长学习皮影雕刻,“首先要用纸练习,熟悉后才能雕皮,很害怕刀一滑就割到手”;卢志磊同学则主要学习皮影操控,表示自己还需要很多学习;胡江辉同学则在思考是否要将皮影艺术融合到自己的毕业动画中,“限于时间和人力的关系,还在考虑”。

    同许多传统手工艺从业者一样,洪连伟对皮影戏有着十分矛盾的情感:这份几乎从事了一生的事业对自己既是成就,也是禁锢;常常感觉力不从心,却仍然倾尽全力。洪连伟这样说时,教室里投影仪的灯光将他的身形打在屏幕显示的自己亲手制作的皮影画面上,仿佛在不经意间,用隐喻的方式,为现代皮影艺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注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