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巴山深处的“综艺大观”
2015-12-29 17:33:02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向经纬
——通江县“四讲、四赛”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川报道(作者:通江县委宣传部李晓军)   

 
      “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创建文明村,争当文明户。如今的城西村呀,不仅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是越来越好,而且精神文化生活也是越来丰富。唱歌、跳舞、运动、看书,这些活动成了大家每天的‘第四餐’。下面请欣赏由村里的阿姨们自己创编的舞蹈《巴山俏婆婆》。
 
      11月24日,在巴中市通江县高明新区城西村,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结束,10余名身着彩衣、手舞团扇的农村大妈,在飘逸优美音乐声中, 以前弓后倚的皮影步展现着年轻人般的活力和热情,现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村民演唱民歌到2015成都国际非遗节

      快板说唱、山歌联唱、器乐演奏、秧歌舞……一个个充满乡土气息的精彩节目陆续上演;随后,竹编农具、嫁接果苗、刀切土豆丝、水果套袋等农业生活技能比拼开赛,一名名“泥腿子”专家纷纷亮出绝活,一招一式间真功夫尽显。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热闹的场景,犹如一场农村版的“综艺大观”。

      像城西村这样的“综艺大观”,正在通江县的几百个村庄精彩上演。

      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心地带的通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辖49个乡镇、524个村,80.2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62.6万。近年来,通江县狠抓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全县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启动实施以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巴山新居”建设,广大农村居民逐步住上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宜居指数和农民幸福指数,通江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紧扣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薄弱环节,注重用文明、道德和精神的力量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通过深入实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科技知识等“四项宣讲”和赛知识、赛才艺、赛品行、赛技能等“四赛活动”,并不断向村级、边远山村、农家院户延伸,实现了农业科技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群众幸福指数、社会满意度等“四大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扮靓了美丽乡村。到目前为止,全县集中开展“四讲四赛”活动270余场次,覆盖157个贫困村110多个偏远村、中心村,近30万人参与到活动中来,超过5万人登上了舞台、走进了赛场,深得群众喜爱。“四川通江”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点击量达10万余人次,点赞超过6万余人次。

    赛知识,“四项宣讲”掀起学习热潮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二孩政策有什么新规定?在教育上又有什么新政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要求有哪些?”
“冬天用煤火取暖要注意什么?如果一氧化碳中毒怎么办?”
“父债子还,有没有法律依据?”
“去年大家的林产、房产、土地都给确权颁证了,这些证除了作为权属证明外,还有什么用途?”
……


      11月26日,在通江县高明新区城西村“四项宣讲”暨村民运动会现场,在知识竞赛环节,往往主持人刚把题目说出,70多岁的老大爷、50多岁的大妈、10来岁的中小学生纷纷举手抢答,虽然有些问题回答得并不完全准确,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热情,气氛十分热烈。

      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一连回答正确了3道题目,收获了3件奖品,非常高兴,她扬了扬手中的资料,说:“我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把乡上发的《村民百事通》看了好几遍,还让儿子找了不少资料,看了好几天,每天晚上看到两点多钟,记得八九不离十。”她说,她已经好多年不读书看报,经过这次这项活动,她决定要多读书看报学习。

 
      “这样来宣讲政策真好,让我们老百姓真正参与进来。”一位村民说,10多天前,村民小组在公示栏中贴出了告示,要选拔10多人代表社里参加知识竞赛,很多人都在准备,经过内部初赛,她最终获得了代表社里参赛的资格。
 
      城西村村支书也有同感:“以前老百姓们只是被动在听,过不了好久就忘了,现在要参加知识竞赛,不仅有奖品,还能够给自己社里加分,大家都在积极主动了解、学习,这些政策和知识也记得更牢,更有利于向家庭的进一步延伸。”

      “虽然我今天没有代表我们社参赛,但那些惠民政策、法律知识我记得很牢。”村民李蓉说,特别是了解到林产证可以抵押贷款,她很开心,她正在为想扩大养殖规模缺乏资金犯愁,现在可一语惊醒“梦中人”。

      近几年,通江县每年都要组织宣讲队,深入社区、农村、工地、企业、学校开展内容涵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科技知识等的“四项宣传”,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往往是台上的人讲得口沫横飞,台下的人听得呵欠连天。”参加过多次宣讲的通江县委宣传部理论科干部何睿说。

      讲什么,谁来讲,又怎么讲,才能让老百姓喜欢听、积极参与、又记得牢实?

      “内容设置上更接地气,全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何睿介绍,按照群众“缺什么讲什么、需要什么讲什么”的原则,讲重大会议精神、惠民政策、文明礼仪、安全常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同时还紧密结合乡情、村情、家情,指导群众发展现代新型农业产业、特色生态庭院经济。  

      “我们通江现在是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示范县,所以我们要进行有机种植和养殖……”11月24日,在云昙乡蒲家坪村,通江巴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育贤给村民们讲有机知识。

      “我们的产品除了可以卖给小贩、拿到市场上出售外,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在家中就把产品卖向全世界……”12月15日,在诺水河镇柳林村,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彬向银耳种植户介绍电子商务知识。

      “除了干部讲理论、专家讲知识外,农技人员讲技术外,我们还特邀了一批成功人士讲如何创业。”何睿说。

      而在方式上,则是宣讲和知识竞赛相结合。

      除了组建县委宣讲团、成立干部宣讲小分队进村入户宣讲外,通江县还将相关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健康知识、安全常识编辑成《村民百事通》、制成精彩的视频资料,供村民观看;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创编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歌舞、快板等,将相关政策法规、科技知识融入其中,  让老百姓更乐于接受。如《小品》吃酒不仅讽刺了以借酒席敛财的不良现象,还将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内容巧妙涵盖其中;快板《党的政策就是好》,把中央、省市县委重大会议精神和惠民政策进行充分解读;歌舞《农家乐》不仅讴歌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带来的幸福生活,还将“八权一股”改革、金融扶贫、“六个盘活”等政策融入其中。

      宣讲内容的丰富,宣讲方式的改变,每次宣讲都赢得群众的欢迎,宣讲人员则成了受追捧的对象。高明新区当了20多年村支书的杜秀君说,平时开群众会人不齐、台上讲、下面闹,唯独“四项宣讲”活动大家最听话,语言文明秩序好,答题有理境界高。

      最具亮点的是知识竞赛。城西村的成功尝试,点燃了全县老百姓的学习热情,各地村民积极“备战”,阅读《村民百事通》,了解相关知识,以为能够代表村组(社区)参加知识竞赛为荣,以为能够为村组(社区)加分为荣。

      担纲多场知识竞赛主持人,通江县文化馆干部易强介绍,每走一处,都可以感受到村民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准备的充分,准备的各类题型已经难不到村民们了,他们的回答正确率和完整率越来越高。

      知识竞赛还激发了群众的创作才华。“娃娃高中将免费、明年可以生二孩、油锅起火湿布盖、有机种养市场好、生态禽菜最吃香、房产林权可贷款、打接电话要有礼、垃圾处理要分类……”一名位村民的顺口溜,让大家拍手叫好。

      “知识竞赛让‘四项宣讲’由灌输式宣讲变为多种形式宣讲结合,群众参与积极性更高,效果更好。”通江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广大群众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让重要会议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民政策、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等真正“住”进群众心房,达到了“ 扶贫先扶志和扶智”的目的。
 

通江县民胜镇“身边好人”评选现场
 

赛品行,身边好人评选激发强大正能量学习效应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张兴琼,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景祥俊,中国好人、四川省道德模范聂正远、冯霖……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通江人。 如何用这些典型榜样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引领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通江县又开展了“身边好人”评选活动。

      “下面,我宣布投票结果,‘助人为乐’获得者是屈昭师,55票,‘孝老爱亲’获得者是罗海平,57票……”11月6日,在民胜镇鹦鸽嘴村,经过村民投票,2015年第三季度“身边好人扮靓巴山新居”评选结果出炉,5 名村民分获“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勤俭节约”好人。

      “这些‘身边好人’我们全部认可。”村民闫仕安说,候选人的名单由村民提出,最终的结果也由大家投票选出,很公正。而且,对评选出的“身边好人”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开展一次复查,对有不文明行为的立即下榜。

      “自开展‘身边好人扮靓巴山新居’活动以来,村里形成了人人争当好人的风气。”鹦鸽嘴村第一书记杜浩强说。

      像这样的“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在通江县的农村、社区、企业、单位普遍开展。而“身边好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则成为通江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广大群众在自发推举身边好人过程中,也在身边典型实实在在的好人好事感召下,潜移默化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并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学习效应。

      在“身边好人”的带动下,通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永不走的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科技带头人、群众工作队”队伍中去。今年7月,通江县级机关157名机关干部主动请缨,到157个精准扶贫村担任“第一书记”,为当地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帮助致富奔康。

      从2014年开始,通江还在农村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活动围绕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家和邻睦、庭洁院美、乐于助人等五个方面评选村级文明户,坚持“群众参与、宁缺毋滥、不搞平衡”的原则,评选出群众公认、有一定典型带动效果的先进党员或群众农户,分别授予“五星级文明户”、“四星级文明户”等匾牌。并对评选出的文明户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开展一次复查,对不再符合标准的文明户立即摘牌管理。该活动很好地引导了广大村民积极投身文明乡村建设中来,营造了“户户讲风尚”的良好氛围。

 

为通江县松溪乡村民运动会拔河比赛
 

赛技能,趣味运动会促进和谐又健体
      12月20日,陈河乡河坝场村异常热闹,一场村民趣味运动会正在激烈举行。只见一溜排开的十几架三脚木马上,架着十几根碗口粗的青杠木,十余名银耳种植能手一脚着地,一脚踩在木头上,左手扶着木头右手拿着锯子在木头上来回使劲地拉着。锯子来回移动一次,木屑就像雪花般纷纷落地。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中,不多时,一段段长约一米长的耳棒就堆成了小山。

      这是“锯耳棒”比赛项目。“陈河乡是银耳的源产地,银耳是陈河乡的支柱产业,因此,我们设立了锯耳棒、打耳孔、运耳棒这些项目,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让大家提高银耳种植的技能。”陈河乡党委书记苟勇说。

      当天的趣味运动会,还有婆媳合力运南瓜、家庭齐心剥花生、村组协力运耳棒等透着农味、农趣、农情的运动项目,一名名“庄稼汉”化身运动员,个个精神抖擞,不甘示弱,奋勇争先,呐喊声、喝彩声、欢笑声汇成一片。

      “农村里好多年没有这样热闹过了,希望政府多举办些这样的活动。”银耳种植大户任卓映说,这些项目设计得很好,既考验了夫妻、婆媳、父子、村组的团结协作能力,还提高了大家的生产技能,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生活。

      如今通江的乡村不再沉寂,而是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阵运动风。  高明新区城西村、沙溪镇、诺江镇、东山乡、长坪乡、沙坪乡……一个个乡镇、村落纷纷举办趣味运动会。不少夫妻、婆媳、家庭、村组对照比赛项目,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期为自己或自己所代表的队伍取得好成绩,到处都是一片锻炼健体的风潮。

      同时,不少乡镇为了让运动会更加有趣味,紧密结合乡情、村情和人文历史,在项目设置上更加下功夫。王坪村是著名的红军村,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曾设立于此,设立了“抢运军粮”和“救护伤员”具备“红味”的项目;贾家梁村、渠江村是知名的乡村旅游村,开展了厨艺大比拼;鹦鸽嘴村葡萄产业发达,修枝剪叶、酿造葡萄酒成为比赛项目;文峰乡、烟溪乡是重要的富硒茶产地,则举行了采茶、制茶比赛;广纳镇是重要的水稻产地,设立有插秧苗大赛(以吸管代替秧苗,将吸管插入一定数量的空塑料瓶,时间短者获胜);空山乡的空山马铃薯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则设置了削马铃薯皮、抢运马铃薯比赛;诺水河镇小骡马村是重要的干果基地,嫁接果树、修剪枝条则成为比赛项目……不少乡镇还向群众征集运动项目创意。

      趣味运动会的开展,让通江的农村一片欢腾,还促进了和谐。

      云昙乡蒲家坪村的一对婆媳,在长期的生活中,因家庭琐事而积累了一些矛盾,当婆媳二人在合力运南瓜的比赛中夺魁后,消除了隔阂。“家和万事兴,以后我再也不和婆婆赌气了,我们合力把家庭建设好。”媳妇说。

      “比赛让我们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12月10日,获得拔河比赛冠军的诺江镇新华村的两位邻居高兴地拍掌相庆。以前,作为邻居的两人因为一些小事闹过矛盾,好几年两家人互不走动、说话,但在近段时间的训练和当天的拔河比赛中,两家人的矛盾彻底消散。

      一场场趣味运动会,通过网络和“四川通江”微信公众号传播了出去,获得数万人点赞。

      “赞一个,这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越办越好,越办越丰富,说明干部心系着群众,让人觉得看得到希望,看得到未来……”诺江镇的趣味运动会后,网友“Air”在“四川通江”微信公众号上如此评价。

      “希望多开展这些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很棒!”沙溪镇趣味运动会后,网友“小橘子”在“通江论坛”上留言。

      趣味运动会也勾起了在外地工作的通江人的乡愁。在广州务工的诺江镇阳望山村村民张述强听说家乡有趣味运动会,硬是将自己的回乡日程提前了一个多月。“这是全村人民的盛会,我作为村里的一份子,怎么能不参加?”

      诺江镇新华村趣味运动会中有削土豆皮比赛,网友“我是通江人”在“四川通江”微信公众号上留言:“小时候缺吃少穿,土豆是我家们的主粮,烤土豆、烧土豆、土豆片、土豆丝、土豆泥,土豆在妈妈的手中如同变着魔术一样,成为美味的食物让我们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土豆成了我们最为快乐的回忆。今年,我一定要回到老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再尝一尝那美味的土豆。”

      趣味运动会还引起了不少外地游客的关注。网民“骑行天下”在“四川通江”微信公众号上留言:“通江开展的趣味运动会真好,建议通江常态化地开展下去,特别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方长期开展下去,让游客也能参与,打造成通江乡村旅游的一个品牌。

赛才艺,激活农村群众文化一池春水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11月26日,在通江县高明新区城西村,一曲轻柔悠扬的歌声,深深地解动了现场上千名观众柔软的内心,不少人泪湿衣襟。

      让人想不到的是,歌曲的演唱者并非专业演员,而是城西村的一名75岁的普通农民张自清。“我还是当姑娘的时候大声唱过歌,现在有了这样一个舞台,我终于能够再次放声歌唱了。”张自清说。

      张自清所说的舞台,是当天在该村举行的“四项宣讲”向村级延伸暨村民运动会的开场文艺演出。该县文化馆送来了2个极具现代感的文化节目,其余的8个节目则是由该村村民自编自演。节目涵盖快板、歌舞、小品、器乐等多种类型,一名名“庄稼人”变身为“文艺人”,精彩节目的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好!”“再来一个!”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这只是通江县通过“赛才艺”,激活农村群众文化的一个缩影。

      “建设小康找项目,谋求发展遵村情,村务公开按制度,好得很……”11月27日晚,在松溪乡赵坪村的一处院坝内,几名村民投入地表演着他们自己编创的“三句半”《说赵坪》,几十名村民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一边鼓掌,并不时喝彩:“说得好,把我们村今年可喜的变化全部展示出来了。”

      随着《时代夯歌》、《四个老汉颂党恩》、《喝彩》等一个个由村民自己创编的节目上演,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笑声、喝彩声。

      “我们赵坪村有良好的文化传统,也有一些喜欢文化活动的人才,我们借助今年5月乡上举行文艺汇演的机会,发动大家的力量,创编了10多个节目,其中4个节目参演,3个节目被评为优秀节目,《时代夯歌》还代表松溪乡参加了全县新农村文艺汇演,获得了三等奖。”村主任李尚辉说。

      优秀的文艺节目带来的效应还不止于此 。“这些节目既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又娱乐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还促进了干群关系,我们很喜欢。”村民姚国远说。

      李尚辉介绍,长期以来,村里的群众对村委班子和村委的各项工作颇有微词,班子内部也有矛盾。

      如何增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又如何凝聚全村人的力量和共识?赵坪村以服务群众为目标,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充分挖掘本村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创编了一批优秀文艺节目,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及文化活动,使村委会工作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何贻江等一批群众文化人才也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村里给予机会和平台,让农民能“晒”才艺,乡镇、全县举行比赛,让农民能够赛才艺,再加上通江县加快建设现代化文娱阵地、不断完善现代文化设施、加大培育基层“文化种子”、全力组建基层文艺宣传队伍,激活了乡土文化因子,农村群众文化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到处呈现出一片欢歌笑语的景象。

      “弯弯背夹一支梭,我是巴山背二哥。迎着太阳出空山,披着月亮过宕河。困了吃根叶子烟,累了唱支背二歌……”今年8月,在成都非遗节期间,不时响起的《巴山背二歌》歌声,那高亢激昂的唱腔、粗犷豪放的风格,无数听众被深深吸引,纷纷驻足倾听,沉醉其中。

      65岁的领唱者杨中南是空山乡群众文艺队的艺术指导。他组织一批传统文化爱好者搜集整理了《巴山背二歌》、《薅秧歌》等一批优秀乡土文化节目,并组建了秧歌队、器乐队、健身舞队等多支文艺宣传队,创编了一批优秀节目。

      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泥溪乡梨园坝村10多名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搜集整理的《山歌联唱》,不仅让前去旅游的游客沉醉,还在全县新农村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并亮相成都国际非遗节;永安镇几位农民创编的小品《吃酒》、花鼓戏《反腐倡廉》、群口快板《群众文化暖人心》等节目全县巡演;广纳镇群众文艺队编排了100多个节目,每逢节假日就开展文艺活动……

 
      如今,看起来平静如常的通江乡村,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日益完善,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庄稼汉”变身“文化人”。自编自演秧歌舞、广场舞、快板书、小品等娱乐活动,成为村民农闲时喜闻乐见的项目。各级文化、体育部门大力扶持民间剧团、农村业余演出队的发展,已成为丰富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这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让一批老的传统文化传承人“重出江湖”,一批新的文艺传承人“粉墨登场”,《巴山背二歌》、《薅秧歌》、《劳动号子》等一批优秀的乡土文化节目重焕生机,还形成了如空山乡的“背二歌”表演队、梨园坝村的“山歌队”等知名乡土文艺表演团体,其创编的节目不仅在通江县首届“新农村文艺展演”中斩获奖项,而且亮相成都国际非遗节,向全国、全世界展现通江农村文化的魅力。

      该县文化馆副馆长何嗣猛介绍,“赛才艺”活动由群众当主角,给予群众上台表演的机会,群众从“看文化”变成“演文化”,从“观众”变成“主角”,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文化自觉性,激活了通江农村群众文化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