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组织的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在我省举行巡讲报告会,来自我省各新闻媒体和高校的700余名听众讲述了他们亲见、亲历、亲为的感人故事。
巡讲团由新华社国际部地区报道中心主任编辑淩朔、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者蔡丽娜、中国邮政报社新闻部编辑吕磊、河北省内丘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河南省驻马店广播电视台主播潘聪、江苏省扬州日报社采访中心民生部主任胡俭、广东省广州日报社记者刘冉冉、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首席主持人李盼盼、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持人杜佳梁、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张燕10位成员组成。
“六年来,我和同事们攀雪山、过草原、越峡谷、穿行原始森林,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虽然觉得辛苦,但我们的脚步依然坚定。”蔡丽娜讲述了她在寒冷的边境线上感受到的力量与坚持;“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定坚持坚韧!”潘聪讲诉了自己通过三个共产党员的故事,寻回从事新闻工作初心的过程……,精彩感人的故事让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巡讲报告会结束后,巡讲团的成员与我省媒体代表和师生代表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会,大家畅谈感悟体会,巡讲团的成员也耐心地回答了大家的问题与思考。
不忘初心,前行无悔
——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四川巡讲报告会侧记
12月23日,隆冬,成都金牛宾馆大礼堂内却涌动着一股暖流,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走进四川。
“感恩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战士们;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踏实做人,勤奋做事!”
“为老百姓当记者、为困难者做义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不管有多苦、有多累、有多难,我走定了!”
“我们用中国视角去观察,用中国站位去把握,我们用融合在血液中的中国基因,做好中国表达,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我们的天职,更是本分。”
来自全国新闻战线的10位好记者,讲亲历故事、谈采访过程、说内心感受,他们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忠诚与担当,让新闻理想与职业精神绽放光芒。
感悟真情故事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的故事在基层,最深的感动在身边。”中国邮政报新闻部编辑吕磊4年来不顾艰险和辛劳,跟着高原上的几位邮递员翻越高山、淌过河流。在他的笔下,36岁头发就白完的葛军、在澜沧江靠溜索送邮件的尼玛拉木无不让人动容,而他们才是吕磊心中最美的风景。
从四川传媒学院毕业后并不情愿去青海工作的张燕,如今是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她一边播放着大美青海的幻灯片,一边讲述着在戈壁滩跟着能源工作者去到20分钟车程外上厕所的小插曲,被这种坚守的精神慢慢“同化”后,张燕现在骄傲地告诉大家“我来自青海”。
巡讲现场,新华社国际部记者凌朔分享了揭露南海仲裁案真相、打赢国际舆论战的报道经历,他执着地用记者的方式寻找新闻层面的解题方程式;扬州日报社记者胡俭介绍了跟踪报道多位“打工仔”的故事,努力把基层干部群众身上的真诚、勇敢、善良传递出去、发扬光大;广州日报社记者刘冉冉连续多年守候在广州火车站,记录着一张张春运的面孔,在寒冷的冬季传递着温情的力量……
真实故事打动人,精彩讲述感染人,真诚交流拉近人,700多名听众无不动容,掌声一次次响彻大礼堂。
“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彷佛新闻成为了吸引流量的标题党,而记者也在人们潜移默化中变了味。”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3级新闻专业的庞开同学,感谢巡讲活动让他找回对记者最初的认识。“台上的优秀记者只是新闻人的一个缩影,却又是千千万万从事新闻行业的典型代表,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才能够将人间的善与恶呈现在世人眼前。”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2015级新闻专业学生刘从隆说:“故事中的每一位主人公都有着自己的信仰,都是为了心中那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但最让我骄傲的,还是我们这些优秀前辈对记者这一职业的崇高操守!”
通过这次巡讲会,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的胡易容教授发现,大家其实很喜欢这些来自基层的鲜活故事,故事里的正能量,不仅仅能影响在座的听众,还能在未来影响更多的人。“每个故事都是国家故事的组成部分,把小故事讲好了,才能讲好中国梦这个大故事。”
收获前行力量
在藏区、在高原,在田间、在市井,在大海、在雪山……脚下有多少泥土,新闻就有多少温度。
西藏阿里某执勤点的一个深夜,海拔5000米的高原异常寒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者蔡丽娜把手伸进边疆战士洗脚盆里发现是冷水时,恨不得马上变出一口大锅炉来,让这些十八九岁的战士们能泡个热水脚。那一刻,她理解了“忠孝不能两全”这句话的含义,“没有国,哪有家!我们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应该常怀感恩和珍惜之心。”
河南省驻马店广播电视台主播潘聪从采访的三名基层党员中寻回初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共产党员!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定坚持坚韧!采访还在继续,他们的共同名字让我思考,也寻回了我的初心。”
保持初心,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持人杜佳梁和同事冲破重重阻碍,为老百姓的出行解难题;保持初心,河北省内丘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段晓勤16年追踪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为农奉献的故事;保持初心,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首席主持人李盼盼和供电所抄表员一起淌过了109条河流,为农村盲人女教师刘芳开办了心理咨询公众号“爱聆听”。
巡讲现场,一个个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的“好故事”生动展现了新闻理想与职业精神,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许多听众眼含热泪,表示要以“好记者”为榜样,以“好故事”为动力,追求理想、忠诚职业、坚持操守、甘于奉献。
“今天的好记者讲好故事让我收获了怎么样当好记者的力量、方向和方法。”在采访一线耕耘十年,四川日报记者梁现瑞体会到做一个好记者必须做到“求真,求细,求情”。随着媒体的转型,现在大家网络转发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少有人去求证事实的真相。但是,作为记者既需要用聪明的办法,也需要长期的坚守,将新闻传统的笨办法发扬光大。
作为一个曾经在学院媒体中心工作三年的学生记者,西南交大2013级电气专业的向智莉认为,无论是记者老师们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工作取向的职业操守,还是受访者在自身职业岗位上的坚守,都让她深深感受到当一个人担有某种社会角色时,应该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是诠释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
“只有带着问题意识沉到基层去,才能挖掘出最真最实最鲜活的故事。”成都日报记者袁弘表示,在收获满满感动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好新闻好故事来自基层的想法。“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今后一定要向他们学习更好地践行三贴近和走转改精神,保持自己的激情与好奇,力争讲出我更多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