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哪些城市的人最幸福呢?通过对十万个家庭的入户调查及互联网大数据分析,2016年中国幸福城市名单出炉,成都再获殊荣!昨(7)日20点,央视财经频道CCTV-2“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栏目通过电视屏幕,向亿万观众发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现场,商界领袖董明珠、雷军,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资深媒体人张春蔚等嘉宾,以及国内数家知名大数据企业,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据了解,由财经频道主办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以各地百姓感受为直接依据,根据“居民幸福感”调查出了“中国幸福城市”,而这一结果也具有极强的公信力。依据本届大调查,成都在104个城市样本中居民幸福指数高,被评为2016中国幸福城市之一。这是成都首次荣获该栏目“中国幸福城市”称号,也是成都被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评选为“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后,成都又一次获得“中国幸福城市”殊荣。除成都外,其余获奖城市分别是拉萨、长春、银川、天津、合肥、长沙、武汉、海口。
65.58%的成都受访市民
感觉幸福
大数据显示,在成都,受访者感觉幸福的比例是65.58%。其中,选择很幸福的受访者人数占总数的19.64%,比较幸福的受访者人数占总数的45.94%。在衡量生活是否幸福的各项指标中,成都受访者主要考虑的是收入、健康状况和婚姻或感情生活,分别占比75.65%、55.83%和50.40%。教育程度在受访者影响幸福程度占34.99%,事业成就感对受访者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明显,占比1.70%,这与全国受访者的普遍选择较为相似。数据显示,2016年,成都受访者对小康的打分也呈整体良好的形式。而对于消费,出门旅游徜徉天际、追寻诗与梦是成都受访者最渴望的曈曈之日。
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
收获更多幸福
这一系列数据,展示的是成都市民幸福的表征,反映的是成都市民幸福的来源,蕴藏的是这座城市为让市民幸福而做的各种努力。承载着国家的期许,成都在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上,不断绘制和完善着幸福地图,努力让幸福感和获得感萦绕在城市的方方面面。
交通幸福
成都的幸福感,体现在交通上。成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牢固树立起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各项工作,进一步形成轨道交通运营网,增强轨道交通的城市公共交通骨干地位。
今年,成都市要确保完成在建地铁13条400公里以上、有轨电车59公里,全年实现地铁及有轨电车在建里程459公里,为实现“650+”战略目标再次全面发力。到2030年,将建成34条线路,总长1760公里,市域范围内1660公里。3条既有市域铁路线,通过新增快线功能,实现两个30分钟(外围城市到“双核”,以及“双核”范围内);线网密度全面提升,远景线网中心和天府新区核心区的线网密度将达到1.3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可实现轨道交通车站10-15分钟到达,即每800米就能找到一个车站。
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让成都市民一点一滴的幸福感,随着网状的地铁轨道不断延伸。
绿色幸福
加快环城生态区建设,规划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大熊猫国际旅游目的地”,实施“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构建“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生态安全格局,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成都的绿色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成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努力实现天蓝、地绿、水清;实施“增花添彩”工程,再现“花重锦官城”盛景;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夯实城市生态本底;打造世界大熊猫国际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出大熊猫这一独特资源和优势;打造“两江抱城、宜居水岸”工程,提升城市宜业宜居品质……对于这一系列“绿色福利”,成都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到下一阶段,成都的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承载力将得到不断增强,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绿色出行、宜业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将逐步成型,群众的绿色发展获得感与幸福感也将“更上一层楼”。
文化幸福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一首《成都》勾起了太多人对这座城市的回忆留恋和喜爱难舍。提到成都,历史悠久,舒适安逸,包容开放,成为城市文化的关键词,传承和繁荣城市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也成为成都在文化建设上的动力和目标。
成都不只有小酒馆,还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艺范儿的东郊记忆,散发着时尚与高端气息的世界级大魔方。城市音乐厅、成都音乐坊、城市音乐公园和露天音乐广场等音乐演出场馆也正在高标准规划建设。
不仅如此,在政策上,成都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比如,2016年8月,成都市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有意将成都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产业领军城市。为此,成都市政府专门出台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推动音乐产业加快发展的路径和政策措施,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知名音乐机构、音乐创业者的关注。
蜀风雅韵的成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成都,晒晒太阳,喝着盖碗茶,吃吃火锅,看场川剧……城市文化就在其中蔓延发酵,成为许多人心中难以释怀的幸福。
◎市民话幸福
学生温丽华:在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今天,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是其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我觉得成都这几年的轨道交通发展简直像“开了挂”。我现在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上研究生,作为学生党来说,从几年前只有地铁1号线、到春熙路需要转公交2个多小时,到现在2号线直达市中心,各条线路已经基本满足我们的主要出行需求。今年还将开通几条地铁线,相信这会让市民的出行越来越便利,越来越绿色低碳。
上班族任梦溪: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市区的绿色越来越多了。道路两旁种了不少花草树木,你看,最近红梅、海棠、玉兰开得正好。春天来了,对喜欢花的我来说,不想跑远了就可以到府河边或者人民公园啊、浣花溪公园啊、植物园啊赏赏花,有时间呢,就可以到近郊去踏青。总之,现在成都的“颜值”更高了,更有“花重锦官城”的感觉了。
市民何蓉蓉:我从小在成都长大,今年快50岁了。这么多年也算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尽管经济在高速发展,可它该有的人文情怀却一点儿也没少。这体现在一方面保留了我们原来的休闲方式,喝茶、晒太阳、吃火锅、摆龙门阵……一方面,新的方式也在不断涌入,越来越多国际品牌入驻,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省博物馆、省图书馆,还包括正在建设的城市音乐厅等,也在满足我们对高层次精神文化的追求。
◎大咖共话“幸福成都”
央视财经频道节目制片人姜诗明:
成都人对精神文化有更高追求
对于成都荣获“中国幸福城市”,《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栏目总策划人、此次活动的总顾问姜诗明表示,其实成都人对精神文化还有更高的追求。“根据大数据结果,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成都人最期待改善的是休闲娱乐方面。为什么会这样呢?印象中,成都人安于自身的小幸福,晒个太阳、吃个火锅,都是相当安逸。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在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现今,成都人的精神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歌舞剧、交响乐、艺术展等成为成都人的渴望。因此,我们看到,城市音乐厅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在实物量上满足成都人的精神文化追求,成都在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的路上会越走越顺。”
智联招聘CEO郭盛:
会有更多能人志士到成都来创造幸福
“我知道成都在吸引人才方面花了很大功夫,出台了很多招贤纳士的政策,这样的积极性是其他许多城市所不具备的。”郭盛认为,一份好的职业、一个好的创业就业环境也能提高人们的城市幸福指数。
对于已经正在奋斗或即将开始奋斗事业的人,郭盛建议,世界很大,闯荡过才会看到不一样的人生。“成都是个不错的选择。成都有政策的支持,有广阔的市场,有包容的平台,有着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相信未来,肯定会有更多能人志士到成都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张春蔚:
成都是竞争与舒适交相辉映的典范
对于幸福,张春蔚有着独到的见解:“幸福是一种选择的能力,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一种幸福的指标。很简单,也许吃一顿火锅、晒个太阳,就会使你感到幸福。”在她看来,成都荣获“中国幸福城市”是实至名归。“火锅味、煎蛋面……一提及这些名词,心头便会涌上温暖。而这些幸福的指标指向一座城市,那就是成都。成都在竞争之外还有闲适的生活,可以说,它是竞争与舒适生活交相辉映的典范,是张弛有度的典范。这座城市的气质便推动着人们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大数据“解码”成都的幸福
“我到过成都很多次,尤其宽窄巷子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很喜欢吃辣,甚至到新津去吃过鱼。总之,我很喜欢成都。”聊起成都,吴晓波流露出赞赏之情。对于成都荣获“中国幸福城市”,他认为,此次大调查活动中大数据的运用为成都的幸福解了码,通过数据找准让市民幸福的地方、找准自身优势的地方,将其发扬光大,就是大数据的意义所在。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每个人的行为都变成大数据的一部分,通过此,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如今,中部崛起、西部崛起备受关注,人口资源丰富、文化历史悠久、机械制造业基础强大是成都的优势,成都作为其中重要一极,一定会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多力量。”吴晓波说。
龙信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钰:
成都正在崛起
“我非常热爱成都,在我看来,成都正在崛起。”谈到对成都的看法,李钰表达了对成都的赞美。他告诉记者,成都是一座高速发展的城市,充满了活力。李钰说:“我们是做大数据的公司,收集这些数据需要深入到基层,涵盖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数据便是老百姓心声的真实反映。因此,大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为城市下一步发展规划提供参考。而通过近些年对城市创新发展的调查,根据大数据显示,成都不仅充满创新活力,同时市民的幸福感也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