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巴山红校开江县广福镇中心小学校
2016-05-03 14:43:30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向经纬
秉承先辈遗愿 打造巴山名校
——记巴山红校开江县广福镇中心小学校
周耀灵 四川报道记者 刘艳

广福小学赋
广福镇中心小学校坐落在开江县广福社区德圣街106号,渝巫路临校而过,交通发达。开江县广福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826年,初为义学(官助私塾)。1923年改为“广福乡民国小学”,1949年12月,定名为“广福小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老校。学校现占地10余亩,辖中心幼儿园1所,村小5所,有教学班44个,在校学生近1700人,教职工编制76人,其中中小学高级教师37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骨干教师10人,学历达标率百分之百。目前,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昔日的旧貌已换了新颜——教学楼、综合大楼拔地而起,各种功能室(图书室、仪器保管室、美术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等)一应具备,健身场所设备齐全,教室、办公室宽敞明亮,并配有现代教学设施——远程教育地面卫星接收站、校园闭路网、多媒体等。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王维舟同志在广福小学播撒革命种子,发展广福小学校长、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秘密工作,组建了中共广福特支,建立了川东游击军广福支队,曾担任广福小学校长的蒋群林、乔典丰、曾亚光、曾宪章等革命先烈在这里在工作、战斗过,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在广福中心校的战斗历程,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将红色精神贯彻于德育工作始终。
众志成城建成示范校
广福中心校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几代教师和近二十届领导的不懈努力,从昔日的庙宇到简单低矮的教室、办公室发展到目前设施设备齐备,并拥有三幢教学楼、一栋办公大楼、食堂和平坦的运动场的学校,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学校以“创特色,争一流,培养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和“团结、勤奋、诚实、创新”的校训,形成了“尊师爱生,严谨诚信,文明守纪,团结奉献”的校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精益求精,全面育人”的教风,“勤学善思,诚实活泼,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学风。学校以“让每一位孩子在这里都得到关爱与发展”为育人理念,以“红色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特色,形成了领导班子勤政务实,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向上的风气。在提升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县“依法治校合格学校”;市、县“文明单位”;市、县“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达州市“示范中心校”;达州市“模范教工之家”;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校风示范校”、“安全生产示范校”、“综合治理模范单位”、“教育规范收费示范学校”、“达州市乡镇合格幼儿园”等称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全校师生有多篇文章在《达州日报社·校园周刊》等杂志上发表,教师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交流中获奖,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奥数赛多次获省、市、县一、二、三等奖。
广福小学校长黄德州组织学生瞻仰烈士塑像
支部建设呈现红色文化
由于广福小学独特的红色革命背景,以及目前校园以“红色传统文化”构建校园特色文化,广福小学的支部建设发展迅速。广福小学党支部于1976年经上级党委批准,建立了中共广福乡中心小学支部委员会。现有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6人,退休党员教师6人。党员人数占教职工总人数的2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4人,占党员总数的77.8%,具有中级职称13人,占党员人数的72.2%,35岁以下的有7人,占党员人数的38.8%,基本形成了合理的知识、职称、年龄结构。党支部现有支部书记、专职副书记各1名,委员2人,下设3个党小组。
三十多年来,广福小学支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完成了各种工作目标,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1988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1998年在维护内部稳定工作中,被文教局党组、文教局评为“先进集体”;1999年和2005年被镇党委先后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市级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1人次,获得县级表彰的5人次,获得镇级表彰的30人次。此外,出席县党代会的代表3届2人次,出席镇党代会的代表20人次。
红色的德育工作
多年来,广福小学始终坚持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利用本镇、本校的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贯穿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始终。在德育工作中,学校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德育实践研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加强常规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开展了红色传统、升旗仪式、法制、感恩、禁毒、反邪教等的教育,举行了一日评比、黑板报、宣传橱窗、文体活动、家长学校、小记者站工作、校园广播网络等系统活动,注重了安全、环保、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诚信、礼仪、网络媒体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围绕德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和研究,不仅使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也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通过多年来的德育研究和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学校教职工撰写的德育论文有数十篇在国家、省、市等刊物上发表,有40余篇文章在《达州日报·校园周刊》上公开发表,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7年、2009年小篮球传统项目男女队多次代表长岭片区在开江县参加决赛,并取得好名次。1998年,广福小学被达川地区爱卫会授予“卫生单位”;2004年8月,由开江县妇联、县文教局授牌成立了“家长学校”;2001年被县委宣传部授予“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文明单位”;2007年被开江县文教局授予“规范示范性收费学校”等诸多的荣誉。
开江中学学生在广福小学烈士雕像前宣誓
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
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是学校生命的源泉。广福小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摒弃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实践新课改的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学校坚持: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执行新课程教学计划,积极参与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质量调测,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严格实施教学“六认真”,严把质量关;抓师资,实施人才强教强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学校除加强校本培训、岗位练兵外,一是积极参加上级的各种培训,为教职工能及时“充电”,为提高教师素质及业务水平创造条件。二是强化骨干教师培养和新教师的培训力度,注重“以老带新”“结对前行”。三是密切校际教学联谊活动,学习并吸取他人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四是创设现代学习平台,激励教师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学习,及时更新教师现有资源库,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县各种大赛共200余人次获奖;教师撰写的科研论文160余篇获国家、省、市、县级奖;20余名教师参加市、县、区赛课活动分获一、二、三等奖;有近20名教师先后被授予市、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电教、科技教育工作。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我校大力开展科研兴校、特色荣校行动,加大对科技、技装、电教的投入。目前,学校科技室、图书室、实验室等配备齐全,教师上课不再是以前单一的“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教学,而是能够运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实施教学。远程教育地面卫星接收站、校园闭路网已覆盖整个校园,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等方面学校更是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幼教工作。幼儿班于1958年开办,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以公共食堂为单位办起托儿组、幼儿班,每个班配有1至2名幼师。公共食堂撤消后,幼儿班停办。至1979年开办以来,学校幼儿班已步入正规的轨道。学校幼儿园办园的宗旨是:一切工作都以“为了孩子的一切和一切为了孩子”为出发点和归属。对幼儿教师的发展目标是:师德修养好、保教质量高、孩子喜欢、家长放心。对幼儿培养目标是:培养幼儿健康、愉快、文明、乐学。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在2004年以来加大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对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改造和美化,配套设施先进,并添置了大型组合玩具,同时对教师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一所独立完整、初具规模的幼儿园。在2007年学校被授予“达州市乡镇合格幼儿园”。
学校校园周刊小记者采访领导
日常安全不松懈
安全工作无小事,学校安全工作始终坚持以“关爱生命,无险防险,升级防范,常备不懈”为指导思想,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方针,切实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从而营造了安全、稳定、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确保了我校师生的平安。
多年来,学校安全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无一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一师生犯罪记录,多次受到市县两级的表彰和好评。学校被县文教局首批授予“平安校园”“依法管理示范学校”,被县综治办授予“综合治理模范单位”,被市教育局授予“安全管理示范校”,被市综治委授予“平安示范单位”等荣誉。
有人说,广小是一部无字之书,每一次阅读,都能让人产生一种精神的迸发和力量的凝聚。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全校师生秉承先烈遗愿,正精神振奋、豪情满怀、团结一心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