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川渝 引领秦巴
2015-11-24 16:55:52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向经纬

——记奋进中的开江县永兴镇中心小学
四川报道讯 开江县永兴镇中心小学(简称“永兴小学”)位于开江县东北部,始建于1906年,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而又充满生机的农村小学,素有“万柳风光”之美誉。
打造“四+X”德育平台
文/桂小平 李秋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把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实效性,促进学校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近年以来,该校积极打造“四+X”德育平台,着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开展柳文化活动
做好“规定动作” 开展“四大活动”
一是开展“树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活动。树立教师正确的职业理想,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规范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牢固树立“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理念,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是开展“以法育人、传法入心、依法立规、用法强责”活动。坚持依法治校,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形成平安、法治、和谐、稳定的教书育人环境,维护教职员工和学生合法权益。
三是开展“学国学、诵经典、强底蕴、扬传统”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团体凝聚力不断增强,传统美德代代传承。让广大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充满自信、充满朝气。
四是开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万柳书斋亭
创新“自选动作” 打造“X”教育品牌
开展以“智者、仁者、勇者”为主题的人格教育活动。
通过系列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生命平等的科学生命观,培养关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态度,培养对他人、社会、自然的爱心,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使每个个体对人生发展充满美好愿景并能坚韧前行。
通过系列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较强的生存技能,包括知识能力、承受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独立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等。
通过系列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
完善“德育体系” 形成独有德育特色
紧紧围绕打造“四+X”德育平台工作,遵循学校整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方针,以促进师生和谐多元发展为目标,形成了主体德育、生活德育、生命德育、文化德育的工作体系。
一是实施主体德育,提高德育实效。开展师德建设,加强政治学习,切实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狠抓学生养成教育,认真落实一日常规。加强家校建设,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合力。
二是实施生活德育,创新德育实践。关注学生的健康生活、日常生活、交往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总之从学生生活出发,使其切身理解父母之亲情,老师之恩情,伙伴之友情,社会之真情。
三是实施生命德育,强化安全责任。建立安全工作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加强重点部位的管理。开展主题活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四是实施文化德育、形成育人特色。为挖掘提炼学校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红色文化,学校打造以“万柳风光、红色摇篮”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教育品牌。
校长桂小平和学生亲切交谈
“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桂小平 李秋高
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永兴小学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教育变革,但传承学校文化、培育优秀人才的教育核心至今未变。
寻找生长点 探索“柳文化”
为尽快找准学校发展的生长点,整个团队在努力探索着。
为何最终把“万柳风光”作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时间追溯到明代,开江进士赵鳌回乡办学,在永兴河畔栽种柳树并创办“万柳书斋”。到后来提升为“万柳风光”,清中叶敦请川东著名书法家孙致远题写。古人以“万柳风光”为教育主题,使其具有人文内涵,更具独创特性和美学价值。后来,学校首任校长邱树勋将校址选在“万柳书斋”所在地,与中共地下党员宋更新创办“永小抗日读书会”。我们感到“万柳风光”内涵深厚,它不仅是学校的一个场景,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一张教育名片。
铸造平台 传承“柳文化”
如何让全体师生感受“柳文化”、熏陶“柳文化”、传承“柳文化”,成为该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一是广泛吸纳柳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所体现的高尚品质,拓展柳意象,积淀柳文化,并与学校革命的红色文化融和,提出了“柳文化”的建设核心。二是强化“硬”载体,营造“柳文化”氛围。学校发挥校园隐性育人功能,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校园整体打造,突出“万柳”特色,在思想概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了和谐统一。三是密织“软”载体,开展多种浸润“柳文化”活动。学校以“柳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师生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用传承“柳文化”来滋润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为他们撒播真、善、美、乐的种子。
与时俱进 创新“柳文化”
通过创新“柳文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重在对人的人格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创新能力、专业能力。
用“柳文化”塑造学生完美人格。该校坚持以真、善、美、乐为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柳文化”精髓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形成一套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为舞台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努力把学生塑造成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世纪英才。
用“柳文化”成就教师专业成长。该校把“万柳书斋”文脉和革命志士公仆意识与师德教育有机结合,要求全体教师传承“万柳书斋”文脉,要向革命志士那样,勇立时代潮头,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创新,把教育学生当作自己毕生的崇高事业,以耐心、爱心、全心来对待学生。
用“柳文化”孕育学校教育品牌。该校不断丰实和创新“柳文化”精髓,在创建优质教育的同时来打造特色学校。教师拟订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学生确定成材目标,把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材结合起来,打造“万柳风光”教育品牌,用三至五年时间向秦巴名校迈进。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搭建多元发展平台 成就青年教师成长
文/李秋高 丁欢
学校遵循“在工作中育人”的指导思想,组织青年教师立足岗位进行自我研修、反思实践、交流探索、引领教师实现“三个转变”,即思想意识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成长目标转变,为青年教师的快速专业化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如何实现这些转变?
一是教育专家引领。为培养青年教师,学校邀请省、市、县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解决学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另外,该校两名特级教师也常在校内办讲座,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
二是立足校本培训。学校利用校本研修进行学科专题研讨,对青年教师队伍进行专业打磨,充分利用现代化交流平台,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同时,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学校每学期外出培训的人数接近任教人数的一半,其中包括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培训。
三是创新活动形式。为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了青年教师“点赛课”活动。青年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解读文本,扎实有效地、创造性的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多次课例打磨实现名师引领,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年级组各成员的教学中,达到资源共享。
四是骨干专业指导。该校十分重视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校的省市级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采用结对帮带青年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各+环节,促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骨干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名师课堂风采和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五是发挥课题研究。该校是达州市科研示范校,多项课题荣获省、市教学成果奖。良好的科研氛围,凝聚了全体青年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力争文章发表和论文获奖两大类的覆盖面都达到100%,继续发挥着达州市科研示范校的引领作用。
六是建设名师工程。该校积极推行“名师工程”,建设“教师研究共同体”。关键是培养专业素质过关、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有良心的有责任心的老师,让更多的老师成为称职的、有尊严的、有底气的“良师”。学校实现了人人在研究、人人在阅读、人人在写作、人人在改进、人人在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该校青年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越来越优秀。
一是产生了向心力。首先是收住青年教师的心。活动的开展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兴趣爱好逐步转向个人的专业发展,并成为一种理想生活的方式,从而促进了他们的素质不断提升,逐步成长为科研型、智慧型、学者型的教师。
二是收获了丰厚的成果。在永兴小学陈列室里,展桌上又新增了数百篇文章,展板上又充实了数百张获奖证书,墙上又增添了数十人的荣誉榜,这些都是多元平台搭建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三是收获了永小教师的精神。青年教师人人精神抖擞,从事教育事业应有的内在动力和精神追求展现出来,并辐射到全校每一位教师。同时,青年教师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积淀成了蓬勃的力量,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进一步拓宽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四是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青年教师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真正让参与活动的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受教育的主体,真正让参与活动的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在行动上得到感化、在认知上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