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老人与海》译者吴劳辞世
2013-11-06 13:50:00 来自:新华网 编辑:
   新华网上海11月6日专电(记者孙丽萍)“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著名翻译家吴劳让几代中国人记住了海明威笔下的这句励志名言。这位90岁高龄的翻译界长者,已于今年10月30日在上海因心脏病发辞世。

    吴劳原名吴国祺,生于江苏苏州,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1949年入北京劳动大学外文训练班学习。1979年起入上海译文出版社,历任编辑、编审,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

    除了担任大量外国文学作品的责任编辑之外,吴劳翻译了不少耳熟能详的美国小说,如《马丁·伊登》《铁蹄》《卢布林的魔术师》。但他的译作《老人与海》影响最为深远,几乎成为其一生成就的代名词。

    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室主任张建平对新华社记者回忆起这本书的翻译经过。他说,上世纪末,“海明威热”在中国刚刚兴起,上海译文出版社看好这一趋势,特地委托吴劳出山翻译海明威最重要代表作《老人与海》。而吴劳也不负众望,很快拿出译作,该书一出版就形成轰动,一时洛阳纸贵。

    吴劳翻译的这本《老人与海》已成经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推出该书平装本首版,到2012年第22次开机印刷,印数依然高达35万。如果把各种版本加起来,吴劳翻译的《老人与海》迄今销量不下百万册。

    张建平认为,吴劳的翻译观与海明威的文风之间的默契,造就了这一经典。海明威崇尚简洁有力的文字,吴劳则一贯推崇“全息翻译”,反对过分强调辞藻,主张全面忠实、尽可能完整地传达原作者笔下的信息。两者“不谋而合”,才形成了吴劳翻译的《老人与海》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记忆力,也成就了吴劳在外国文学翻译界的盛名。上海文艺界人士回忆说,在电脑不够普及的年代,吴劳基本被大家当成了一部“会走的百科全书”。他拥有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对于西方文化十分博闻强识。上海作家陈子善则盛赞吴劳“是翻译家更是聊天家,翻译家有许多,而聊天家只有这一位”。

    在文学翻译之外,吴劳的人生也颇为奇特。他一生未婚、无儿无女,以文学和翻译事业为毕生挚爱,永不言退、永不下班。

    据介绍,吴劳出生于苏州大户人家,小时生活优越,后来一生经历颇为坎坷。早年他以翻译谋生,曾被错划右派,连在里弄加工厂敲洋钉的工作也做过,却也不以为苦。直到58岁高龄,对别人来说都已是退休光景,吴劳才加入上海译文出版社有了正式工作。译文社也一直给予老先生“特权”,直到他70岁才给办了退休手续,后来又以“返聘”方式让他继续工作。

    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黄昱宁印象中,吴劳“元气充沛、永不知老”。黄昱宁刚刚加入译文出版社之时,吴劳已经是75岁高龄,但依然每天风雨无阻来出版社上班。

    “在办公室里,每天总能听到吴劳沿着木制楼梯拾级而上的脚步声,走一步,喘一步,叹一声,间或还夹杂几句自言自语。真想象不出哪个单位还会有如此大师级的返聘员工。”黄昱宁在回忆文章中感叹。

    事实上,吴劳的“返聘”生涯一直延续到80多岁,这几乎是出版界独一无二的情况。

    在张建平记忆中,吴劳85岁时,出版社同仁集体给老人过了一次生日。从此吴劳先生就不再每天来上班,而是每周到办公室来一两次,看看报纸喝喝茶。

    “尽管因为时代的原因,吴劳没有自己的家庭,但他绝对是一位最最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人。”张建平唏嘘忆起,吴劳对生命正是抱着“老人与海”式永不言败、永不服输的精神。他晚年最常说起的一句话是“人生如此美好,怎么可以轻易说死呢?我真想再活上五百年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