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非遗节开展两日人气爆棚 主会场迎客10万人次
2017-06-12 11:05:07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简单
四川报道讯  上午8点,离国际非遗博览园正式开园还有一个小时,门口的领票点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6月10日,第六届非遗节拉开帷幕,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的各项活动也相继启动。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10日、11日共有近10万人次来到非遗博览园主会场参与各项节会活动,感受非遗魅力。
此外,成都9大分会场和非遗展演进社区活动也相继开展。作为本次非遗节的亮点活动,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交流展演,将走进成都市22个区(市)县的326个基层社区,实现群众零距离接触非遗。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覆盖面之广,演出队伍之多,创历届之最,让非遗节真正成为“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公约》展
展示非遗保护重大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为了更好保护和传承发展非遗,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向公众系统介绍《公约》的理念和成就,本届非遗节专门设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展、中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回顾展和成都国际非遗节十周年回顾展,通过图文展示和典型案例相结合的展陈形式,以“世界风”为主线,从介绍《公约》总体内容,到展现文化部、成都在践行《公约》方面的积极行动。
 
《公约》展位在五洲情会展中心一楼,蓝白相间的整体色调,显得既简洁大方又庄重肃穆。据了解,该展览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重点展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的重大举措和保护成果。在该展览区域,民众可以了解《公约》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1966年《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直到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经历了整整37年才最终形成。在该展览的第一单元,详细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4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365项,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47项,优秀实践名册17项。其中,中国共入选39项,代表作31项,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7项,优秀实践名册1项。
 
在该展区,还重点展示了2003年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古琴艺术。古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并不仅仅指古琴这种平置弹弦乐器,它由琴制、琴弦、琴谱、琴曲、琴史、琴歌、琴社和琴派等构成。在展览现场,详细展示了古琴制作各种工具及制琴的步骤,同时还有古琴艺术节现场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
 
回顾展
再现非遗节十年历程
 
提到非遗,就不得不提到成都。经过成都市的积极争取和精心策划,2006年,文化部批复同意在成都举办国际非遗节。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继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后,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成都国际非遗节是国际社会首个以非遗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是四川省乃至中国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文化节,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国际文化节。
 
在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十周年回顾展上,突出展现了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市政府举办国际非遗节十年来,积极履行《公约》的重要成果。回首十年,成都国际非遗节已经形成了国际会议、非遗大展、非遗展演、社区实践等品牌活动。同时也以这四大板块为展览纲要,在探讨保护理念和方式、共享大型文化活动、提高保护意识、推动非遗产品贸易、交流互鉴等五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
 
据了解,成都目前已有134项非遗项目被纳入政府的代表性项目名录得到保护。承担非遗保护和传承活动的传习所、传习基地、优秀实践单位、传承基地学校等遍及成都各地。成都开展的非遗传播推广、传承教育、生产性保护和社区实践行动,使非遗项目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赋予了成都这座城市活的文化灵魂和不竭的创造源泉。目前,我市涉及传统美术、技艺、医药类非遗项目共71个,年总产值逾200亿元,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非遗项目有郫县豆瓣、水井坊酒、邛茶、花秋贡茶、川派盆景、怀远藤编、蜀绣等10个项目,容纳就业人员6万余人。以非遗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有7个,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将助推成都文创中心城市建设。
 
现场播报
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
 
昨日上午,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国际非遗博览园主会场举行。据了解,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研究院是由四川省社科联、省教育厅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支持,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非遗学院、成都古来科技有限公司(古来美集)联合申办的非遗科研创新平台。研究院核心团队由国内著名的非遗学者、非遗项目传承人及文化创意产业资深专家组成,以极具国际前沿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研究院将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四川文化产业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
 
未来,研究院将在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交付的各类文化创新科研任务基础之上,致力于国际间对外非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与交流,推动中国非遗文化的海外传播,致力于非遗文创品牌的知识产权和版权的保护与交易。
 
非遗南音奏响永陵永庆殿
 
值得一提的是,6月10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天,由永陵博物馆与天姿国乐团共同举办的“非遗南音之清和雅正”雅集和讲座活动,在永陵博物馆永庆殿和永平堂落地。
 
南音,被誉为音乐活化石,是在福建泉州地区流传千年的独特艺术形式。它发轫于唐,如今被评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天姿国乐团邀请来南音代表传承人蔡雅艺和泉州市南音雅艺文化馆总监陈思来。南音尊蜀主孟昶为宗,而永庆殿外,松柏森森的封土下,正是前蜀王建的地宫,王建这个千年前的乐痴,也在自己的棺椁上刻下了惊艳后世的二十四伎乐——可以说,千年以后,南音这个古老的音乐活化石,借由这次活动,回到了它的发源地。
 
传承和创新一直是天姿国乐团遵循的发展理念,永陵地宫中的二十四伎乐,是盛唐宫廷雅乐的重要依据,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却在千年的岁月中渐渐散轶失传,不得不令人扼腕。2016年以来,永陵博物馆与天姿国乐一直致力于恢复二十四伎乐中所展现的雅乐盛景。在这项浩大的工程中,南音,这个历经千年薪火未绝的古老艺术,是十分重要的参考素材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