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高品质学校教育价值的坚守
2020-04-09 16:02:55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杨云
     学校,该词起源于民国,其主要目的为通过教育活动影响受学校教育者身心。同时,学校也是教师职业的活动场所,专业发展的组织环境,而追溯学校的发展,西周时便有学校谓“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的不断成熟,学校的分类越来越细,其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唐朝时到一个新的鼎盛时期,分类也逐渐成熟,明清时期基本延续隋唐但由于科举制的不断发展,它逐渐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进而出现为培养人才所采取的因材施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教等教育之法。历史赋予学校的地位很高,二千多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引发了百家争鸣,孔子在大成殿的甬道开设杏坛以六艺而教众贤,宋朝的六大书院所承担着选俊功能,都是生动而鲜活的例子。
  
     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有议论国家政事之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在南京晓庄学校之实践时,提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去。而现在学校培育人才这一性质并没有变,因为这才是学校应有之义,随着时代发展培育人才这一的内涵也越来越深刻,也更顺人个性的发展,同时学校也在不断发展中更加体现出活力和张力。
  
     由此可以推知,学校这一组织的独特性,太多的历史使命被承载在它的身上。而最初,学校教育和人类的生产及社会生活生产融合为一体。随着物质财富逐渐增加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一些人逐渐可以脱离单独的体力劳动,从事专门的脑力劳动。同时,汉语言文字不断发展。最终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便孕育产生了,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了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
  
     学校不同于其它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它要为学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及素养。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者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教育目标,运用和掌握实现科学管理的策略及方法,而广大的教职工工作者也要以诚恳、谦虚的最高标准,以积极认真地教育科研的工作态度,以不偏见,不狭隘自私为条件,而且只有适应领导者层次的心理需要,才能起到较好效果。
  
     学校的发展是受地方经济和现实社会制约的,这是外部条件。但作为学校内部氛围,它基本上也是一个独立而封闭的小社会。领导者和教师的劳动既属于个体性劳动,也是集体性互助性劳动。一般来说,具有什么特点的领导,在学校教职工身上也会体现出来(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也有同理)。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为适应不断变革的需要,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加强学习,输入知识,积极获取信息,探求方法和新知,谋求发展。无论是校长、教导主任,还是其它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都应为学校的发展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帮助学校领导破除问题的干扰。
  
     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断的实践,努力运用理论,掌握方式方法,端正教学思想,才能在指导过程中不强加于人,适时适度的进行帮助指导,就能收到有益于学校领导工作的良好效果。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同样体现在教育之中,我们要思考以何种方式推动学校发展,充分化解人民美好的教育生活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实难题,努力实现新时期的教育转型。追求学校的高品质发展无疑是一条重要的路径,其本质我认为是教育价值重塑,而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或者说技术问题只是表层问题,必须以价值为原点和支点从更深层面整体推动学校的新一轮跃迁。
  
     首先,要关注价值含义。学校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高品质学校,高就高在崇高的境界,实现对每一位学生的价值关怀,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精彩绽放,这是对教育终极目的的回归。学习知识无可厚非,但是只有狭隘的知识,会让人变得割裂残缺。教育必须踏上返乡之旅,不断地找回教育的尊严,把高贵的人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核。舍此,教育将会不由自主地迷失。正如尼采提醒我们的,要避免使教育异化成为“生存斗争说明书”。
  
     其次,要强调价值引导,“高品质学校”是标杆、准绳、尺度、样板,是每一所学校都应该追逐的地平线,并振聋发聩地呼喊出教育的时代强音。这种强音是价值之音,是动听的天籁之音和生命成长之音。价值引导不是模板、束缚和规约,不会成为其他学校简单效仿的对象,它代表的是精神引领和精神资源,也许就是功利时代被遗忘了的“无用之用”吧。高品质学校的存在是为了解放学校,它向所有的学校昭示,什么才真正值得欲求、可能欲求和能够欲求,以达成来自群体的广泛应和,建构起学校发展的良好生态。
  
     最后,要形成价值自觉。学校改变需要深刻的思想改变,思想的改变才是人的真正改变。如果没有思想的提升和历练,一切都不会有持续性和文化性。从学校校长到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进行价值碰撞和价值澄清,努力对教育进行再定?,不断反思教育的育人价值和社会功能,让丰富的价值落地生根,形成新时代的学生成长观和教育质量观,让内含着传统文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内化到自身的血液中去,这是一条高品质学校发展的内在主题线索,最终达成学校发展的文化自觉,这样才会产生不竭的内驱力和源动力。  
   
     墨守成规,固执已见,依赖经验,抗拒一切新变化,是追求高品质办学首先要摒弃的思维陋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学校品质,学校可持续发求学校品质的过程。那么,学展也是追求学校品质到底是什么?何以求之?
   
     而作为一所重教学,抓质量,严管理,高效率的学校,四川省开江中学立足兴业,面向四川,努力建成具有开放性、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中学,为四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四川省开江中学由孙伯髯先生⑴创建于1920年,最初定名为“开江县立中学堂”,1926年更名为“开江县立初级中学校”,1950年再次更名为“开江县第一中学”,1953年由川北行署更名为“四川省开江县中学”,于1982年1月确认为四川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1985年1月更名为四川省开江中学,2001年被命名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校之初,与县立高等小学共用文昌宫(清朝科举考试的地方)作校舍,1929年校址迁至文庙,1933至1943年10年间先后迁往真武宫、岳州祠,1945年迁至开江县城较场坝(即西门,现开江中学实验学校)。  

     新世纪以来,开江中学通过审视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后,结合县情、校情,经充分酝酿、认真调研,做出了“扩大办学规模、更新办学理念、改革管理模式、探索评价机制、谋求长远发展”的决定,以“改革投资体制、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实施分部管理、提升办学质量”为思路,于2004年新建开江中学B区(高中部),2005年9月投入使用,A、B两个校区占地共计240余亩。2014年高初中剥离,初中部与县职中初中合并成立开江中学实验学校,开江中学A区全部资产移交开江中学实验学校,四川省开江中学只保留高中,地址为开江县金山大道中段。目前,学校现有教学班72个,在校学生4400余人,在职教职工275人,包括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02人,省、市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152人次。
  
     建校近百年余年来,开江中学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以及对教师、学生的要求一直都在漫漫征程中探索,以期做到与时俱进、立足当下、着眼未来。1928年,早年曾留学日本后为开中校长的郝孟宾⑵为学校撰写了第一首校歌歌词⑶,勉励学生在学术领域努力做出成绩,为母校增光荣,当时“忠、实、勤、朴”⑷的校训旨在要求学生专心读书,避免政潮,还通过修身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以养成“健全人格”。这从根本上明确了学校当时及以后一段时间的办学指导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开中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及教育家,如大熊猫专家胡锦矗⑸,天然气地质学家胡朝元⑹,旅居荷兰的双博士周国富⑺,西南科技大学原校长、教授肖正学⑻,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刘利才⑼,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孙成民,四川省党校教授孙和平,四川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祁晓玲⑽等。  

     “文革”期间,学校教育教学秩序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1966年至1969年甚至出现了停课“文革”的局面,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80年代,学校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培养“四有新人”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了“立志成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教育,从培养具备“社会、职业”两个理想和“科学、技能”两个素质入手,勉励学生为学校添光彩、立志成才、立志成功。同时,旨在丰富第二课堂、陶冶学生情操的课外活动也迅速发展。其中以“提高写作水平、加强文学素养”为宗旨的“新星文学社”于1985年成立,语文教师李明武为社长,以丰富的文学活动、良好的文学氛围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县内外众多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在学校悉心地呵护下得到延续和发展,现已成为“巴金文学院青少年文学创作培训基地”“全国十佳社团”“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也造就像田雁宁、
张建华⑾、姜明、刘晓兵、孙黎龙等活跃在当今文坛的中青年作家。  

     90年代,学校为全面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校训进一步调整为“今天,我以开中为自豪;明天,开中因我而骄傲”。在对教师的要求上,注重“强师德、炼师能”,以“三个更新”⑿展开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此后,校训内容再发展为“立志、勤学、尚美、求实”(1993年)以及“勤学、敬业、求实、创新”(1999年)。同时,由黄良鉴老师,校友牧歌作词,乡友、著名音乐家茅地谱曲的第二首校歌《我们从这里展翅飞腾》于1999年完成,并在80周年校庆典礼上首次演唱。  

     新世纪十余年来,面对教育形势、社会现实和学生及其家长需求的矛盾,开江中学首先在教育教学思想上实现五个“转向”⒀,构架上注重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师生观、学生观、人才观,充实“以人为本、助人成功”为育人理念,以“德智双全、身心两健”为育人目标。在“德高、学高、技高”的“三高”教师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教师及学生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敬以养德、竞以成业、静以修身、净以呈境”的校训,经牧歌、黄良鉴作词,茅地作曲的第三次修改的校歌《飞腾吧!开中》亦应运而生。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由过去的“八字方针”⒁演变为“四有”⒂,具体以“看过程重结果的教学目标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两条主线为杠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考核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效果,落实“普艺并重、挖掘潜能、突出优势”的目标,也造就了诸如王龙川、秦上琳、吴勇虎、郝珊、阎晗、李三财、张毅等新一代的开中优秀学子。以青少年男女足球、游泳和男子排球等体育传统项目为代表的文体艺术活动的开展,以及组建的“师生艺术团”“诗书画艺研究会”“演讲社”等近30个社团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搭建了崭新的道路与平台,培养出了以雷晓雪、谭亚玲、陈吉花、庞红梅、张鹏程⒃等为代表的文艺体育佼佼者。

     近年来,同心聚力、精益求精的开中人迎着十九大的春风,高瞻远瞩、励精图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琢玉逐梦、存真至善”的校训,努力践行“玉德立人、善智成才”的办学理念,“德智双全、身心两健”的育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于1982年被确立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荣获有“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文学社团”“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巴金文学院’青少年文学创作培训基地”“四川省体育传统运动项目学校”“四川省绿化示范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四川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四川省校园足球示范学校”“四川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本人十分光荣地作为四川省开江中学的一名教职工,出生于1971年,1983年到1989年在开江中学读初中高中,1992年到2005年在开江县讲治中学任教,2005年在四川省开江中学任教至今。
  
     作为四川省开江中学的一份子,我坚信着,“人头齐不是团队,人心齐才是团队”,每一位四川省开江中学的教职工都一定会满怀着教育的激情,以主人翁的精神来迎接新的挑战,努力追求现代学校的精髓——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家园。
(文|刘丽辉   现供职于四川省开江中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