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www.scbdw.cn

地方: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贫困山乡蝶变记 ——关于四川开江县李家坝村“三型四联五强化”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调查
2018-05-25 17:37:10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李云
    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北部的天师镇李家坝村,过去,基础设施落后,水旱灾害频发,虽坐拥平坝良田,但无产业支撑,全村3/4的人口常年外出务工,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产业撑起致富路,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党旗红、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

一、背景及起因

    李家坝村位于天师镇东南方,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466户,总人口186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346人,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8.6%,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3亩,其中田820亩,土353亩,林地资源丰富,面积2500亩。境内经济基础薄弱,辖区群众文化素质整体不高,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弱,加之产业结构单一,规避市场风险、调整农产品结构能力差,青壮年外出务工多,村里劳动力不足。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50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580元。为改变村无集体收入窘境,村民无收入分红的长效保障。天师镇李家坝村探索出三型四联五强化工作法来壮大村集体经济,使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今年底集体经济将增收20万元,村民初步分红9.3万元。

    该村主要以资源开发、循环种养、农旅融合“三型”模式,创新发展机制;以资源联享、产业联兴、商贸联促、党群联富“四联”目标,激活发展动能;以组织保障、技术保证、资金管理、项目建设、项目经营“五强化”措施,夯实发展保障。

二、主要做法

    李家坝村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创新探索“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了产业发展、群众致富、民风改善。

(一)三型创新发展机制
    一是资源开发模式。借助县水务局坡改梯水保工程基地,对李家坝村一、二组“黄包顶连片小山坡”的大片荒地实施综合开发利用,采取第一书记领办、李家坝村众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的方式,示范种植“不知火丑柑”100亩,辐射带动村民个体户连片种植“不知火丑柑”200亩,后期增值200亩。示范项目周边采取农户自发连片种植,不种的可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与示范项目成为一体。截至今年,总规模已达到500亩左右,带动参与项目贫困户28户,90人,其中贫困户党员3人,预计3年后,开始挂果,亩产3000斤,可实现户增收1万元以上。二是循环种养模式。天师河贯穿全境且支流分布在全村比较均匀,水量丰沛,产业发展水源保障充足,依托该村大面积平坝优势,适合发展循环种养,暨大闸蟹与小龙虾、渔业混养,按时间段交换养殖水塘,保证养殖区域适合养殖什么就养殖什么。该村于2017年10月开始规划项目,采取村支两委主导,宣传发动,由村众康农业发展公司运作,农户流转土地变股权,入股分红,发展“稻田+”渔业养殖。目前流转2个村民小组110余户的土地,共计135亩。经过4个多月的基础设施建设,于2018年2月底正式下苗(大闸蟹1360斤、小龙虾1620斤),截止目前共投入资金62万余元,小龙虾预计今年6月底投入市场销售;大闸蟹预计今年9月投入市场销售,预计村集体收益20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1万元左右,目前带动解决20余户贫困户就业。三是农旅融合模式。2016年,该村纳入脱贫攻坚示范区重点打造,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和优质生态环境,按照“农耕文化,艺术长廊,劳作体验,两岸农家、绿色氧吧”思路,规划了“风情田园”摄影、“开心农场”“花果山”采摘、休闲垂钓等农事体验旅游项目。去年,该村建成“稻田+”和“果林+”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400亩,农家乐2家,带动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

(二)四联激活发展动能
    一是整合辖区资源,实现资源联享。充分借助县帮扶单位水务局在贫困村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利用其科技支撑费购买的果树苗实现辖区种苗资源联享,带动5户业主大户种植,辖区300户一般农户种植,带动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106户。二是建立帮扶机制,实现产业联兴。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多个对口帮扶机制链,指导丑柑种植党小组发展丑柑种植,水产养殖党小组发展渔业、旅游开发党小组引进农家乐等业态。三是发挥企业优势,实现商贸联促。通过指导辖区企业大荒寺天缘生态种植(养殖)场建立产业发展实践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打造统一的品牌,建立营销队伍、营销网络,拓展销售市场,大幅提高产业效益,农户挂靠企业,共享价格、商标、品牌,实现企业与群众共同发展。四是实施传帮带,实现党群联富。产业强村通过产业发展实行“传”,对干部改进工作方法实行“帮”,“带”出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党员干部队伍,促进资源共享、产业联抓、发展联享,全面实现增收致富、脱贫奔康。

(三)五强化夯实发展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措施。成立李家坝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试点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任组长,村支部和村委会其他组成人员为成员,全面负责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利益分配、监督管理、经验交流等工作。同时设立民主理财小组,由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代表组成,负责建设、经营、分配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二是强化技术保证措施。成立由天师镇农技、林业、畜牧等站所负责人为组长的农技综合保障组,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育苗、剪枝、施肥、管护等提供技术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强化资金管理措施。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预算执行反馈制度和试行审计制度,落实专项资金管理领导责任制、签字确认责任制、项目属地责任制和专款专用责任制,确保项目到位、资金增效。四是强化项目建设措施。组建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按实施方案要求的进度组织项目实施,建立项目专帐,严格按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使用财政补助资金,完善项目档案管理等配套制度。五是强化项目经营措施。实行“基地+贫困户+农业公司”的联动经营模式,建立公司、种植大户牵头,贫困群众参与的管护承包制度,村委会加强承包合同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抓好承包合同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并对承包项目、承包量和金额指标等造册登记。

三、主要成效

    一是成功实现村集体经济清零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了全村产业的发展升级,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带富能力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今年底集体经济将增收20万元,村民土地入股250亩,土地出让金13.2万元,初步分红9.3万元。

    二是全面助推村级党组织带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仅破除了村干部“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资源”创业致富的定势思维,还带动了一批集体经济项目领办人、农村实用技术能手。目前,已培养集体经济项目大户领头人5人,其中2 人承包村集体经济项目,交纳承包费5万元以上,自主创业3人,总投资50万元以上,年经济效益在8万元左右,农村实用技术能手38人,年创收入2万元以上。

    三是切实催生生态新业态造血创新“稻田+”“果林+”“旅游+”“电商+”等新业态,培育主业加副业。李家坝村通过“稻田+”,发展大闸蟹、小龙虾、鲫鱼、草鱼、鲶鱼、武昌鱼等鱼类,交混混养135亩;通过“果林+”,发展主导产业丑柑500亩,苗期未见效益期间,间种、套种矮桩农作物花生300亩,红苕100亩,药菊100亩;通过“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发展乡村农家乐2家,钓鱼场2家,农村乡村体验划船游、观景台观光游2家;通过“电商+”,主销丑柑、水产渔业,兼销村农业公司其它经营种类项目。不仅改善了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还带动了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改善了乡村面貌,实现了致富奔康。

四、启示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村委会的服务职能,利用市场向导,用活用好“李家坝村众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个平台,增强村级经济组织管理运营的自主性,构建“政经分开”的治理体系。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坚持市场导向。采取企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模式,探索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企、合作社、农户抱团闯市场,从而形成整体效应、规模效益。

    (三)发展村集体经济,关键培育人才。针对农村缺人才、缺技术、缺劳力的现实问题,各级要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办,结合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实际,大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经营主体。同时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乡贤、大专院校毕业生等到农村带头创业。
 

杨天平(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委组织部研究室)

0